摘要 | 第1-14页 |
Abstract | 第14-16页 |
第一章 前言 | 第16-38页 |
·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危险性评估 | 第16-20页 |
·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含量和人体的摄入量 | 第16-18页 |
·人体接触丙烯酰胺的途径 | 第18页 |
·吸收、分布及代谢 | 第18页 |
·丙烯酰胺的毒性 | 第18-19页 |
·国内外食品中AM的研究进展 | 第19-20页 |
·食品中丙烯酰胺的生成机理以及影响因素 | 第20-27页 |
·食品中丙烯酰胺的生成机理 | 第20-25页 |
·影响AM生成和消除的因素 | 第25-27页 |
·食品中AM分析的样品前处理技术 | 第27-33页 |
·样品的提取 | 第27-29页 |
·液-液萃取 | 第27页 |
·加速溶剂提取 | 第27-28页 |
·固相微萃取 | 第28-29页 |
·索氏提取 | 第29页 |
·样品的衍生化 | 第29-32页 |
·溴化衍生法 | 第29-30页 |
·2-巯基苯甲酸衍生法 | 第30-31页 |
·BSTFA衍生法 | 第31页 |
·PFPTH衍生法 | 第31-32页 |
·样品的净化 | 第32-33页 |
·固相萃取(SPE) | 第32页 |
·凝胶渗透色谱法 | 第32-33页 |
·食品中AM的分析方法 | 第33页 |
·GC-MS分析 | 第33页 |
·LC-MS、LC-MS/MS分析 | 第33页 |
·工作设想 | 第33-3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4-38页 |
第二章 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固相微萃取及含量的气相色谱测定 | 第38-47页 |
·引言 | 第38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38-39页 |
·试剂 | 第38页 |
·仪器 | 第38-39页 |
·样品的前处理 | 第39页 |
·溴化衍生 | 第39页 |
·GC-ECD分离检测 | 第39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39-45页 |
·不同萃取材料对2-BPA萃取效率的影响 | 第39-40页 |
·搅拌速度对萃取效率的影响 | 第40页 |
·萃取时间的影响 | 第40-41页 |
·萃取温度的影响 | 第41-42页 |
·解吸时间和温度的影响 | 第42页 |
·油炸样品中油脂的影响 | 第42-43页 |
·标准曲线及检测限(LOD) | 第43-44页 |
·实际样品的回收率及方法的精密度 | 第44-45页 |
·实际样品检测 | 第45页 |
·结论 | 第45-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47页 |
第三章 食品中丙烯酰胺生成分布规律的研究 | 第47-58页 |
·引言 | 第47-48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48页 |
·仪器与试剂 | 第48页 |
·实验步骤 | 第48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48-56页 |
·时间对AM生成机制的影响 | 第48-50页 |
·温度对AM生成机制的影响 | 第50-51页 |
·食品中水含量对AM生成机制的影响 | 第51-53页 |
·放置时间对AM含量的影响 | 第53-54页 |
·油炸食品内外层部分AM含量对比 | 第54页 |
·食用油的影响 | 第54-55页 |
·实际样品检测 | 第55-56页 |
·结论 | 第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58页 |
第四章 食品中丙烯酰胺速测方法的研究 | 第58-66页 |
·引言 | 第58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58-59页 |
·实验原理 | 第58-59页 |
·仪器和试剂 | 第59页 |
·实验步骤 | 第59页 |
·结果讨论 | 第59-64页 |
·AM荧光产物的荧光检测 | 第59-60页 |
·反应温度和预冷 | 第60-61页 |
·pH的选择 | 第61-62页 |
·ClO~-浓度的影响 | 第62页 |
·反应混合稳定时间的影响 | 第62-63页 |
·标准曲线以及检测限 | 第63-64页 |
·实际样品检测 | 第64页 |
·结论 | 第6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4-66页 |
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与专利 | 第66-67页 |
致谢 | 第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