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公司薪酬管理体系的重构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4-19页 |
第一节 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| 第14-15页 |
一、研究背景 | 第14-15页 |
二、研究意义 | 第15页 |
第二节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创新 | 第15-17页 |
一、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二、研究创新 | 第16-17页 |
第三节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框架 | 第17-19页 |
一、研究内容 | 第17页 |
二、研究框架 | 第17-19页 |
第二章 薪酬激励的相关理论综述 | 第19-28页 |
第一节 薪酬的基本概念、构成要素与功能 | 第19-22页 |
一、薪酬的基本概念 | 第19-20页 |
二、薪酬的功能 | 第20-22页 |
第二节 薪酬模式相关理论 | 第22-23页 |
一、岗位工资制 | 第22页 |
二、能力工资制 | 第22页 |
三、绩效工资制 | 第22页 |
四、市场工资制 | 第22-23页 |
第三节 薪酬体系设计相关理论 | 第23-25页 |
一、战略薪酬管理理论 | 第23页 |
二、宽带薪酬理论 | 第23-24页 |
三、分享经济理论 | 第24页 |
四、人力资本理论 | 第24页 |
五、全面薪酬理论 | 第24-25页 |
第四节 激励的概念与相关理论 | 第25-28页 |
一、激励的概念 | 第25页 |
二、激励的相关理论 | 第25-28页 |
第三章 E公司薪酬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| 第28-46页 |
第一节 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| 第28-33页 |
一、公司概况 | 第28页 |
二、公司组织架构 | 第28-29页 |
三、公司人才情况介绍 | 第29-33页 |
第二节 拼接屏的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| 第33-38页 |
一、行业现状 | 第33-36页 |
二、行业发展趋势 | 第36-38页 |
第三节 E公司薪酬现状 | 第38-39页 |
一、公司薪酬发展历史 | 第38页 |
二、公司的薪酬结构 | 第38-39页 |
三、公司薪酬比较 | 第39页 |
第四节 薪酬满意度调查 | 第39-42页 |
一、薪酬问卷调查 | 第40-42页 |
二、薪酬访谈 | 第42页 |
第五节 E公司薪酬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| 第42-46页 |
一、创始人薪酬意识落后 | 第42-43页 |
二、对关键岗位缺乏激励 | 第43页 |
三、对外部人才缺乏吸引力 | 第43页 |
四、薪酬激励手段单一 | 第43-44页 |
五、薪酬制度缺乏系统性 | 第44页 |
六、福利制度陈旧、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 | 第44-46页 |
第四章 E公司薪酬管理体系的重构 | 第46-74页 |
第一节 薪酬重构的原则 | 第46-48页 |
一、战略导向原则 | 第46-47页 |
二、激励性原则 | 第47页 |
三、经济性原则 | 第47页 |
四、内部公平性原则 | 第47-48页 |
五、外部竞争性原则 | 第48页 |
六、合法性原则 | 第48页 |
第二节 E公司薪酬体系重构整体框架 | 第48-54页 |
一、薪酬体系框架 | 第48-49页 |
二、框架具体内容介绍 | 第49-54页 |
第三节 岗位管理与岗位价值评估 | 第54-58页 |
一、工作分析 | 第54页 |
二、岗位重新梳理与分类 | 第54-55页 |
三、评估方法选择 | 第55-56页 |
四、评估前准备工作 | 第56-57页 |
五、岗位价值评估数据处理与评估结果的使用 | 第57-58页 |
六、岗位分级 | 第58页 |
第四节 薪酬调查 | 第58-60页 |
一、薪酬调查的作用 | 第58-59页 |
二、薪酬调查的渠道及评价 | 第59页 |
三、薪酬调查数据处理 | 第59-60页 |
第五节 薪酬定位、薪等、薪级与薪酬结构设计 | 第60-62页 |
一、各职群薪酬定位 | 第60-61页 |
二、薪酬模式设计 | 第61-62页 |
三、福利设计 | 第62页 |
第六节 关键岗位薪酬激励体系 | 第62-70页 |
一、销售序列岗位薪酬独立体系设计 | 第62-64页 |
二、销售序列人员隐性薪酬设计 | 第64-65页 |
三、兼职人员及合作伙伴薪酬激励设计 | 第65-68页 |
四、研发人员薪酬体系设计 | 第68页 |
五、公司内部关键人才股权激励方案 | 第68-69页 |
六、岗位双通道晋升机制 | 第69-70页 |
第七节 重构后的薪酬激励体系方案的实施 | 第70-74页 |
一、实施策略 | 第70页 |
二、实施前的准备工作 | 第70-71页 |
三、具体实施步骤 | 第71-72页 |
四、实施后的反馈与效果评估 | 第72-74页 |
第五章 结论 | 第74-77页 |
第一节 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 | 第74-76页 |
第二节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| 第76-77页 |
一、局限性 | 第76页 |
二、展望 | 第76-77页 |
附录 | 第77-8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1-84页 |
致谢 | 第8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