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11-15页 |
第一节 研究背景 | 第11-12页 |
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2-13页 |
一、研究目的 | 第12-13页 |
二、研究意义 | 第13页 |
第三节 论文框架 | 第13-15页 |
第二章 文献综述 | 第15-27页 |
第一节 概念界定 | 第15-17页 |
一、支架的定义 | 第15页 |
二、英语写作和英语写作水平评价标准 | 第15-17页 |
第二节 国内外关于支架理论的研究述评 | 第17-19页 |
一、国外学者关于支架理论的研究述评 | 第17-18页 |
二、国内学者关于支架理论的研究述评 | 第18-19页 |
第三节 国内外关于英语写作教学的研究述评 | 第19-21页 |
一、国外学者关于英语写作教学的研究述评 | 第19-20页 |
二、国内学者关于英语写作教学的研究述评 | 第20-21页 |
第四节 国内外关于支架理论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述评 | 第21-24页 |
一、国外学者关于支架理论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应用的研究述评 | 第21-22页 |
二、国内学者关于支架理论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应用的研究述评 | 第22-24页 |
第五节 理论基础 | 第24-26页 |
一、建构主义理论 | 第24-25页 |
二、最近发展区理论 | 第25-26页 |
第六节 小结 | 第26-27页 |
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 | 第27-39页 |
第一节 实验假设 | 第27页 |
第二节 实验被试 | 第27页 |
第三节 研究工具和方法 | 第27-29页 |
一、研究工具 | 第27-28页 |
二、研究方法 | 第28-29页 |
第四节 研究实施过程 | 第29-39页 |
一、支架理论指导下高职英语写作教学的实验步骤 | 第29-31页 |
二、传统高职英语写作的实验步骤 | 第31页 |
三、实验班和对照班英语写作教学案例 | 第31-39页 |
第四章 数据统计与分析 | 第39-55页 |
第一节 写作测试卷的数据收集与分析 | 第39-45页 |
一、实验班与对照班英语写作前测成绩对比 | 第39-40页 |
二、实验班和对照班英语写作前测分模块失分情况对比 | 第40-41页 |
三、实验班与对照班英语写作后测成绩对比 | 第41-42页 |
四、实验班和对照班英语写作后测分模块失分情况对比 | 第42-45页 |
第二节 调查问卷数据收集与分析 | 第45-51页 |
一、前测调查问卷结果统计与分析 | 第45-48页 |
二、后测调查问卷结果统计与分析 | 第48-51页 |
第三节 讨论 | 第51-55页 |
一、支架理论指导下的高职高专英语写作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| 第51-54页 |
二、支架理论指导下的高职高专英语写作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| 第54-55页 |
第五章 结论 | 第55-59页 |
第一节 本研究的结论 | 第55页 |
第二节 本研究的局限性 | 第55-56页 |
第三节 教学建议 | 第56-5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9-63页 |
附录1 英语写作实验前调查问卷 | 第63-65页 |
附录2 英语写作实验后调查问卷 | 第65-66页 |
附录3 实验采用前测试卷 | 第66-67页 |
附录4 实验采用后测试卷 | 第67-68页 |
附录5 写作评分标准 | 第68-69页 |
附录6 实验班和对照班英语写作前后测成绩 | 第69-71页 |
附录7 实验班英语作文前后测分模块失分情况 | 第71-73页 |
附录8 对照班英语作文前后测分模块失分情况 | 第73-75页 |
致谢 | 第75-77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7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