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13-17页 |
第一节 选题背景 | 第13-14页 |
第二节 研究目的 | 第14页 |
第三节 研究意义 | 第14-15页 |
一、理论意义 | 第14-15页 |
二、实践意义 | 第15页 |
第四节 论文结构 | 第15-17页 |
第二章 文献综述 | 第17-31页 |
第一节 概念界定 | 第17-19页 |
一、多模态 | 第17-18页 |
二、多模态教学 | 第18页 |
三、听力教学 | 第18-19页 |
第二节 理论基础 | 第19-22页 |
一、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 | 第19-20页 |
二、Kress和VanLeeuwen的视觉语法 | 第20-21页 |
三、二语习得的输入输出假说理论 | 第21-22页 |
第三节 国内外多模态教学现状研究评述 | 第22-25页 |
一、国外多模态现状研究评述 | 第22-23页 |
二、国内多模态教学现状研究评述 | 第23-25页 |
第四节 国内外多模态听力教学研究评述 | 第25-31页 |
一、国外多模态听力教学研究评述 | 第25-26页 |
二、国内多模态听力教学研究评述 | 第26-31页 |
第三章 研究设计和实施 | 第31-51页 |
第一节 实验假设 | 第31页 |
第二节 研究对象 | 第31页 |
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工具 | 第31-33页 |
一、实验方法 | 第31-32页 |
二、研究工具 | 第32-33页 |
第四节 实验实施过程 | 第33-34页 |
一、调查问卷的发放与收集 | 第33页 |
二、听力测试卷的发放与收集 | 第33-34页 |
三、数据的比较与分析 | 第34页 |
第五节 实验步骤 | 第34-51页 |
一、实验班教学流程 | 第34-36页 |
二、控制班教学流程 | 第36-37页 |
三、实验教学案例 | 第37-51页 |
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| 第51-67页 |
第一节 听力测试卷的数据统计与分析 | 第51-56页 |
一、实验班与控制班前测成绩比较 | 第51-52页 |
二、实验班和控制班听力前测各部分得分情况比较 | 第52-53页 |
三、实验班与控制班后测成绩比较 | 第53-54页 |
四、实验班与控制班后测听力各部分得分情况比较 | 第54-56页 |
第二节 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与分析 | 第56-62页 |
一、实验前问卷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| 第56-59页 |
二、实验后问卷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| 第59-62页 |
第三节 讨论 | 第62-67页 |
一、多模态指导的听力教学模式可以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 | 第62-64页 |
二、多模态听力教学可以激发高职学生的英语听力学习兴趣 | 第64-67页 |
第五章 结论 | 第67-71页 |
第一节 研究结论 | 第67-68页 |
第二节 本研究的局限性 | 第68页 |
第三节 教学启示 | 第68-7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1-77页 |
附录 | 第77-91页 |
附录1 前测试卷---2009年6月实用英语A级听力试卷 | 第77-80页 |
附录2 后测试卷---2008年12月实用英语A级听力试卷 | 第80-84页 |
附录4 试验后问卷调查表 | 第84-86页 |
附录5 实验班和控制班前测成绩 | 第86-88页 |
附录6 实验班和控制班后测成绩 | 第88-91页 |
致谢 | 第91-93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| 第9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