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9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2页 |
1.1.1 《2017年地平线报告(基础教育版)》的新要求 | 第10-11页 |
1.1.2 新时代背景下知识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呼吁 | 第11页 |
1.1.3 21世纪核心素养的要求 | 第11页 |
1.1.4 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为创客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可能 | 第11-12页 |
1.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| 第12页 |
1.2.1 研究目的 | 第12页 |
1.2.2 研究意义 | 第12页 |
1.3 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| 第12-13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2-13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3页 |
1.4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9页 |
1.4.1 国内外关于创客教育定义的研究综述 | 第13-16页 |
1.4.2 国内外关于创客教育培养目标研究综述 | 第16页 |
1.4.3 国内外关于创客空间的相关研究 | 第16-19页 |
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| 第19-23页 |
2.1 研究的理论依据 | 第19-21页 |
2.1.1 认知建构主义理论 | 第19页 |
2.1.2 建造主义理论 | 第19-20页 |
2.1.3 杜威“做中学”理论 | 第20页 |
2.1.4 情境学习理论 | 第20-21页 |
2.2 相关概念界定 | 第21-23页 |
2.2.1 创客与创客空间概念 | 第21页 |
2.2.2 创客教育概念 | 第21-22页 |
2.2.3 STEAM教育概念界定 | 第22-23页 |
第三章 创客空间与创客教育在学校中的调查分析 | 第23-34页 |
3.1 调查设计 | 第23页 |
3.1.1 调查目的 | 第23页 |
3.1.2 调查对象 | 第23页 |
3.1.3 调查工具 | 第23页 |
3.1.4 调查实施 | 第23页 |
3.2 调查结果与及数据分析 | 第23-34页 |
3.2.1 全校及各年级的数据分布情况 | 第23-27页 |
3.2.2 针对各对应类别学科的学生结构进行分析 | 第27-32页 |
3.2.3 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策略 | 第32-34页 |
第四章 “多元创客教育平台”在西夏区某小学的搭建方案 | 第34-53页 |
4.1 搭建多元创客教育平台的理念及政策支撑 | 第34-36页 |
4.1.1 学校教育理念的转型 | 第34-35页 |
4.1.2 政策及课题经费的支持 | 第35页 |
4.1.3 研究团队和课题团队的支持 | 第35-36页 |
4.2 学校逸夫楼设计规划方案 | 第36-43页 |
4.2.1 整体装修规划 | 第36-37页 |
4.2.2 楼层规划 | 第37-43页 |
4.2.3 安全措施 | 第43页 |
4.3 学习环境建设 | 第43-53页 |
4.3.1 空间建设理念 | 第44-45页 |
4.3.2 空间布局设计 | 第45-49页 |
4.3.3 软硬件设施 | 第49-53页 |
第五章 “创客空间”在小学创客教育的推进策略 | 第53-65页 |
5.1 用创客空间推进多样化创客教学形式的实施 | 第53-56页 |
5.1.1 以年级为准的创客教学形式 | 第53-54页 |
5.1.2 以班级为单位的教学形式 | 第54-55页 |
5.1.3 以兴趣小组形式的教学形式 | 第55-56页 |
5.2 用创客空间推进STEAM教育的开展 | 第56-61页 |
5.2.1 创客空间的科学探究 | 第56-57页 |
5.2.2 创客空间的结构搭建 | 第57-59页 |
5.2.3 创客空间的实物制造类 | 第59-60页 |
5.2.4 创客空间的文化艺术 | 第60-61页 |
5.3 用创客空间促进各学科间的融合 | 第61-62页 |
5.4 用创客空间推进传统学习模式的转变 | 第62-65页 |
第六章 “创客空间”在小学创客教育中的实施 | 第65-80页 |
6.1 创客空间的3D打印课程实施情况 | 第65-69页 |
6.1.1 教学对象及目标 | 第65页 |
6.1.2 3D打印课程的内容 | 第65-66页 |
6.1.3 3D打印课程实施 | 第66-69页 |
6.2 Scratch编程课程实施 | 第69-76页 |
6.2.1 教学目标 | 第70页 |
6.2.2 教学内容与学习者分析 | 第70-71页 |
6.2.3 教学活动实施 | 第71-73页 |
6.2.4 教学评价 | 第73-76页 |
6.3 基于机器人的小学几何课程实施 | 第76-80页 |
6.3.1 教学目标 | 第76页 |
6.3.2 教学内容与学习者分析 | 第76页 |
6.3.3 教学活动准备 | 第76-77页 |
6.3.4 教学活动实施及效果分析 | 第77-80页 |
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80-82页 |
7.1 结论 | 第80-81页 |
7.2 研究展望 | 第81-8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2-85页 |
附录 1 | 第85-87页 |
附录 2 | 第87-89页 |
致谢 | 第89-90页 |
个人简介 | 第9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