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1 绪论 | 第11-27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1-12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22页 |
1.2.1 学习分析研究现状 | 第12-19页 |
1.2.2 群体互动研究现状 | 第19-22页 |
1.3 研究内容与意义 | 第22-24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22-23页 |
1.3.2 研究意义 | 第23-24页 |
1.4 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24-27页 |
1.4.1 研究思路 | 第24-25页 |
1.4.2 研究方法 | 第25-27页 |
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| 第27-35页 |
2.1 概念界定 | 第27-32页 |
2.1.1 学习分析技术 | 第27-29页 |
2.1.2 群体 | 第29-30页 |
2.1.3 群体智慧 | 第30-31页 |
2.1.4 群体互动 | 第31-32页 |
2.2 理论基础 | 第32-35页 |
2.2.1 活动理论 | 第32-33页 |
2.2.2 建构主义理论 | 第33-34页 |
2.2.3 群体动力理论 | 第34-35页 |
3 学习分析支持的群体互动模型构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| 第35-49页 |
3.1 必要性分析 | 第35-45页 |
3.1.1 问卷的编制与发放 | 第35-36页 |
3.1.2 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| 第36-45页 |
3.2 可行性分析 | 第45-49页 |
3.2.1 学习环境层面 | 第45-46页 |
3.2.2 学习资源层面 | 第46页 |
3.2.3 群体成员层面 | 第46-49页 |
4 学习分析支持的群体互动学习模型构建 | 第49-67页 |
4.1 群体互动学习影响因素分析 | 第49-51页 |
4.1.1 互动主体 | 第49-50页 |
4.1.2 互动目标 | 第50页 |
4.1.3 互动环境 | 第50页 |
4.1.4 互动行为 | 第50-51页 |
4.2 群体互动学习相关模型分析 | 第51-55页 |
4.2.1 相关模型分析 | 第51-54页 |
4.2.2 相关模型启示 | 第54-55页 |
4.3 学习分析支持的群体互动模型构建 | 第55-67页 |
4.3.1 学习分析支持的群体互动模型构建 | 第55-56页 |
4.3.2 学习分析支持的群体互动模型分析 | 第56-67页 |
5 学习分析支持的群体互动模型应用分析 | 第67-121页 |
5.1 案例介绍 | 第67-71页 |
5.1.1 教学案例一 | 第67-68页 |
5.1.2 教学案例二 | 第68-70页 |
5.1.3 教学案例三 | 第70-71页 |
5.1.4 案例总结 | 第71页 |
5.2 课程实施过程 | 第71-78页 |
5.2.1 课程教学环境 | 第71-73页 |
5.2.2 课程实施 | 第73-76页 |
5.2.3 数据来源 | 第76-78页 |
5.3 数据分析 | 第78-118页 |
5.3.1 互动网络与特征分析 | 第78-88页 |
5.3.2 学习参与度分析 | 第88-110页 |
5.3.3 学习成效分析 | 第110-118页 |
5.4 研究结论与改进策略 | 第118-121页 |
5.4.1 研究结论 | 第118-119页 |
5.4.2 改进策略 | 第119-121页 |
6 研究总结与展望 | 第121-125页 |
6.1 研究总结 | 第121-122页 |
6.2 研究创新 | 第122页 |
6.3 研究不足与展望 | 第122-125页 |
6.3.1 研究不足 | 第122-123页 |
6.3.2 研究展望 | 第123-125页 |
附录 | 第125-13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31-137页 |
致谢 | 第137-139页 |
作者简历 | 第139-141页 |
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14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