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教育论文--电化教育论文--计算机化教学论文

少儿《地震避险与自救》系列微课设计与开发

摘要第2-3页
Abstract第3-4页
1.绪论第8-12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8页
    1.2 研究目标与内容第8-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研究目标第8-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研究内容第9页
    1.3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9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思路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方法第10-11页
    1.4 研究意义第11-12页
2.文献综述第12-22页
    2.1 微课的起源与发展第12-16页
    2.2 微课的特点及分类第16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微课的特点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微课的分类第17-19页
    2.3 微课的理论基础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情境学习理论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非正式学习理论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首要教学原理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第20页
    2.4 微课的设计理念与制作方法第20-22页
3.《地震避险与自救》系列微课的设计第22-32页
    3.1 问题与需求分析第22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相关作品及问题分析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使用场景与需求分析第24-25页
    3.2 微课的教学设计第25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教学目标分析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学习者特征分析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教学内容选择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教学应用模式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教学评价第28-29页
    3.3 微课文稿与脚本设计第29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文稿创作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分镜脚本第30-32页
4.《地震避险与自救》动画微课的制作开发第32-50页
    4.1 微课制作开发流程第32-33页
    4.2 画面风格与场景设计第33-37页
    4.3 人物角色设计与实现第37-41页
    4.4 动作与动态效果实现第41-47页
    4.5 配音与音乐合成第47-48页
    4.6 后期剪辑与编辑第48-50页
5.《地震避险与自救》系列微课的效果评价第50-64页
    5.1 第一轮试播与反馈第50-54页
    5.2 第二轮试播与反馈第54-60页
    5.3 第三轮试播与反馈第60-64页
6.总结与展望第64-66页
    6.1 总结第64页
    6.2 展望第64-66页
参考文献第66-68页
附录第68-81页
    附录一: 文字脚本第68-70页
        1.1 《校园如何避震》第68页
        1.2 《家中如何避震》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 1.3 《震后如何自救》第69-70页
    附录二: 分镜脚本第70-78页
        2.1 《校园如何避震》第70-72页
        2.2 《家中如何避震》第72-75页
        2.3 《震后如何自救》第75-78页
    附录三: 微课作品缩略图第78-81页
        3.1 《校园如何避震》第78-79页
        3.2 《家中如何避震》第79-80页
        3.3 《震后如何自救》第80-81页
致谢第81-82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82-83页

论文共8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增强现实图书《AR Dinosaur》的设计与开发
下一篇:影视艺术中VR技术的审美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