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1 引言 | 第8-14页 |
1.1 酸马奶 | 第8页 |
1.2 乳酸菌 | 第8页 |
1.3 乳酸菌的分类鉴定方法 | 第8-10页 |
1.3.1 乳杆菌生物学特征 | 第9-10页 |
1.3.2 乳球菌生物学特征 | 第10页 |
1.4 益生乳酸菌的功能 | 第10-12页 |
1.4.1 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,减缓乳糖不耐症 | 第11页 |
1.4.2 维持肠道菌群平衡 | 第11页 |
1.4.3 抗癌和抗肿瘤作用 | 第11页 |
1.4.4 抑菌作用 | 第11页 |
1.4.5 预防衰老 | 第11-12页 |
1.5 致病菌的危害 | 第12-13页 |
1.6 乳酸菌的抑菌机理 | 第13-14页 |
1.7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、意义及内容 | 第14页 |
1.7.1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4页 |
1.7.2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4页 |
2 材料与方法 | 第14-20页 |
2.1 试验材料 | 第14-16页 |
2.1.1 样品来源 | 第14-15页 |
2.1.2 标准菌株来源 | 第15页 |
2.1.3 指示菌来源 | 第15页 |
2.1.4 试验试剂与仪器 | 第15-16页 |
2.2 试验方法 | 第16-20页 |
2.2.1 发酵乳样品的采集 | 第16页 |
2.2.2 乳酸菌的分离纯化 | 第16页 |
2.2.3 乳酸菌分离株的保存 | 第16页 |
2.2.4 发酵乳中乳酸菌分离株的鉴定 | 第16-18页 |
2.2.5 具有抑菌活性乳酸菌的初筛 | 第18页 |
2.2.6 具有抑菌效果乳酸菌的复筛 | 第18-19页 |
2.2.7 抑菌物的稳定性试验 | 第19-20页 |
2.2.8 发酵条件对乳酸菌发酵乳上清液抑菌活性的影响 | 第20页 |
2.2.9 数据统计分析 | 第20页 |
3 结果与讨论 | 第20-36页 |
3.1 发酵乳样品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 | 第20-25页 |
3.1.1 样品中乳酸菌的分离 | 第20-21页 |
3.1.2 样品中乳酸菌的鉴定 | 第21-25页 |
3.2 具有抑菌活性乳酸菌的初筛 | 第25-27页 |
3.3 具有广谱抑菌效果的乳杆菌复筛结果 | 第27-29页 |
3.3.1 人工胃液耐受性的结果 | 第27页 |
3.3.2 人工肠液耐受性的结果 | 第27-28页 |
3.3.3 人工胆盐耐受性的结果 | 第28-29页 |
3.4 具有抑菌活性乳酸菌发酵乳稳定性试验 | 第29-31页 |
3.4.1 过氧化氢酶稳定性试验 | 第29-30页 |
3.4.2 蛋白酶稳定性试验 | 第30-31页 |
3.4.3 热稳定性试验 | 第31页 |
3.5 发酵条件对乳酸菌发酵乳上清液抑菌活性的影响 | 第31-36页 |
3.5.1 发酵时间对发酵乳上清液抑菌效果的影响 | 第31-33页 |
3.5.2 发酵温度对发酵乳上清液抑菌效果的影响 | 第33-34页 |
3.5.3 接种量对发酵乳上清液抑菌效果的影响 | 第34-36页 |
4 结论 | 第36-37页 |
致谢 | 第37-3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8-43页 |
作者简介 | 第4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