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2-3页 |
Abstract | 第3页 |
中文文摘 | 第4-9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21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1.2 相关研究现状 | 第10-18页 |
1.2.1 基于手势与肢体学习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1.2.2 体感技术的教育应用研究现状 | 第12-17页 |
1.2.3 性别、认知风格对单词记忆效果的研究 | 第17-18页 |
1.3 研究内容 | 第18页 |
1.4 研究意义 | 第18页 |
1.5 研究方法 | 第18-21页 |
第2章 研究相关理论 | 第21-25页 |
2.1 理论基础 | 第21-25页 |
2.1.1 具身认知理论 | 第21-22页 |
2.1.2 心流理论 | 第22页 |
2.1.3 认知风格和语言学习模型 | 第22-25页 |
第3章 基于体感技术的单词游戏设计 | 第25-37页 |
3.1 单词游戏的教学设计 | 第25-27页 |
3.1.1 四年级学生特征分析 | 第25-26页 |
3.1.2 游戏学习目标分析 | 第26-27页 |
3.1.3 学习内容分析 | 第27页 |
3.2 单词游戏设计 | 第27-37页 |
3.2.1 基于体感技术的设备:Kinect2.0 | 第27-29页 |
3.2.2 游戏任务分析 | 第29-30页 |
3.2.3 游戏规则与关卡的设置 | 第30-31页 |
3.2.4 游戏界面分析 | 第31-32页 |
3.2.5 游戏脚本设计 | 第32-37页 |
第4章 实验研究设计 | 第37-47页 |
4.1 变量的选择 | 第37-38页 |
4.1.1 自变量的选取 | 第37-38页 |
4.1.2 因变量的选取 | 第38页 |
4.1.3 干扰变量的控制 | 第38页 |
4.2 研究假设的建立 | 第38-40页 |
4.3 研究方法和步骤 | 第40-41页 |
4.4 学习资源的设计 | 第41-42页 |
4.5 相关问卷的设计 | 第42-44页 |
4.5.1 前后测试卷 | 第42页 |
4.5.2 心流体验问卷设计 | 第42-43页 |
4.5.3 学习满意度问卷设计 | 第43页 |
4.5.4 认知风格问卷 | 第43-44页 |
4.6 实验对象选取 | 第44页 |
4.7 实验实施过程比较 | 第44-47页 |
第5章 基于体感技术的单词游戏学习效果分析与讨论 | 第47-69页 |
5.1 不同交互方式下的学习效果分析 | 第47-52页 |
5.1.1 不同交互方式下的即时测验成绩分析 | 第47-48页 |
5.1.2 不同交互方式下的延时测验成绩分析 | 第48-49页 |
5.1.3 不同交互方式下遗忘程度对比分析 | 第49-50页 |
5.1.4 不同交互方式下的心流体验对比分析 | 第50-51页 |
5.1.5 不同交互方式下的学习满意度对比分析 | 第51-52页 |
5.2 性别对学习结果的影响分析 | 第52-59页 |
5.2.1 性别、交互方式对即时测验成绩的差异分析 | 第52-53页 |
5.2.2 性别、交互方式对延时测验成绩的差异分析 | 第53-55页 |
5.2.3 性别和交互方式对心流体验的差异分析 | 第55-57页 |
5.2.4 性别和交互方式对学习满意度的差异分析 | 第57-59页 |
5.3 认知风格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分析 | 第59-69页 |
5.3.1 认知风格和交互方式对即时测验成绩的差异分析 | 第59-61页 |
5.3.2 认知风格和交互方式对延时测验成绩的差异分析 | 第61-64页 |
5.3.3 认知风格和交互方式对心流体验的差异分析 | 第64-66页 |
5.3.4 认知风格和交互方式对学习满意度的差异分析 | 第66-69页 |
第6章 结论 | 第69-73页 |
6.1 研究结论与讨论 | 第69-71页 |
6.1.1 交互方式对学习成效的影响 | 第70页 |
6.1.2 性别对学习成效的影响 | 第70页 |
6.1.3 认知风格对学习成效的影响 | 第70-71页 |
6.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| 第71-73页 |
6.2.1 研究不足 | 第71页 |
6.2.2 研究展望 | 第71-73页 |
附录 | 第73-8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1-87页 |
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| 第87-89页 |
致谢 | 第89-91页 |
个人简历 | 第91-9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