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语言、文字论文--常用外国语论文--英语论文--写作、修辞论文--翻译论文

汉语虚拟位移构式的英译研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一章 绪论第10-16页
    1.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选题背景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1.2 研究问题第12页
    1.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思路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方法第13页
    1.4 语料来源第13-14页
    1.5 论文组织结构第14-16页
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6-19页
    2.1 国外虚拟位移研究第16-17页
    2.2 国内虚拟位移研究第17页
    2.3 国内外研究的不足第17-18页
    2.4 小结第18-19页
第三章 虚拟位移构式的建构机制第19-28页
    3.1 虚拟位移的界定第19-20页
    3.2 虚拟位移的分类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Matsumoto对虚拟位移的分类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Matlock对位移句的分类第21-22页
    3.3 概念转喻理论第22-23页
    3.4 构式语法第23-27页
    3.5 小结第27-28页
第四章 汉语虚拟位移的主体和参照物及英译第28-39页
    4.1 位移主体和参照物的概念第28-32页
    4.2 位移主体和参照物的选择依据第32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拓扑空间方位的英译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投影空间方位的英译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“语言事件”的空间方位的英译第36-38页
    4.3 小结第38-39页
第五章 汉语虚拟位移中的位移行为及其英译第39-55页
    5.1 位移行为的概念第39-41页
    5.2 位移行为中时和体的英译第41-46页
    5.3 虚拟位移构式中位移行为的汉译英技巧第46-5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词法翻译技巧第47-5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句法翻译技巧第50-54页
    5.4 小结第54-55页
第六章 汉语虚拟位移中路径信息与方式信息第55-73页
    6.1 路径信息和方式信息存在的状态第55-60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路径信息的必要性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方式信息的隐藏性第56-60页
    6.2 Talmy对虚拟位移路径信息的分类第60-70页
    6.3 汉英虚拟位移构式中方式动词的差异第70-72页
    6.4 小结第72-73页
第七章 汉语特殊虚拟位移现象的翻译技巧第73-78页
    7.1 汉语虚拟位移构式的时间与距离分类第73-75页
    7.2 汉语虚拟位移构式的时间、距离英译法第75-76页
    7.3 小结第76-78页
第八章 结论第78-83页
    8.1 研究结果第78-80页
    8.2 研究不足第80-81页
    8.3 研究展望第81-83页
参考文献第83-89页
附录第89-95页
攻读博士/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95-96页
致谢第96-97页
附件第97页

论文共9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《夜莺》一至五章翻译报告
下一篇:《雪孩》(节选)翻译报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