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教育论文--教育心理学论文--教学心理学(课堂教育心理学)论文

初中开设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有效性研究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绪论第10-12页
    (一)研究背景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当代初中生心理特征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2.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第10-11页
    (二)研究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理论意义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2.实践意义第11-12页
一、文献综述第12-21页
    (一)国外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国外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2.国外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第12-14页
    (二)国内关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第14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国内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现状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国内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现状第17-19页
    (三)初中开设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必要性第19-21页
二、研究设计第21-27页
    (一)研究目的第21页
    (二)问卷调查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实验对象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研究工具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3.实验假设第23页
    (三)实验实施第23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实验过程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课程设计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数据收集与处理第26-27页
三、实验结果第27-36页
    (一)积极心理健康课程教育课程有效性实验结果第27-30页
        1.前测差异比较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中测差异比较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后测差异比较第29-30页
    (二)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的性别差异比较第30-34页
        1.前测差异比较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中测差异比较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后测差异比较第33-34页
    (三)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效果反馈结果第34-36页
四、分析与讨论第36-44页
    (一)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的有效性分析与讨论第36-39页
        1.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有效性的总体分析与讨论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学业自我效能感指标分析与讨论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情绪智力指标分析与讨论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人际关系综合指标分析与讨论第39页
    (二)不同性别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效性分析与讨论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1.学业自我效能感指标分析与讨论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情绪智力指标分析与讨论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人际关系综合指标分析与讨论第41页
    (三)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效果分析与讨论第41-44页
五、结论与反思第44-46页
    (一)结论第44页
    (二)反思第44-46页
参考文献第46-48页
附录第48-72页
    (一)学业自我效能感、情绪智力、人际关系调查问卷第48-52页
    (二)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效果问卷第52-54页
    (三)课程单元设计第54-72页
后记第72页

论文共7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--以石家庄铁路运输学校为例
下一篇:初中生情绪智力、社交焦虑的关系及干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