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一 绪论 | 第11-18页 |
(一)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 选题的目的 | 第11页 |
2. 选题的意义 | 第11-12页 |
(二)国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现状分析 | 第12-14页 |
1. 国内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2. 国外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(三)概念界定 | 第14-18页 |
1. 心理健康 | 第14-15页 |
2. 心理健康教育 | 第15-16页 |
3. 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| 第16-18页 |
二 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及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| 第18-21页 |
(一)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 | 第18-19页 |
1. 心理咨询 | 第18页 |
2. 心理辅导 | 第18-19页 |
3. 心理治疗 | 第19页 |
(二)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| 第19-21页 |
1. 中职学校的心理健康的标准 | 第19页 |
2. 心理健康评价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| 第19-21页 |
三 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及成因分析 | 第21-37页 |
(一)调查过程概述 | 第21页 |
1. 调查分析目的 | 第21页 |
2. 本文调查对象 | 第21页 |
3. 调查方法 | 第21页 |
4. 调查工具 | 第21页 |
(二)调查问卷结果分析与讨论 | 第21-32页 |
(三)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出现的问题 | 第32-34页 |
1. 我校心理健康辅导或治疗体系的不健全 | 第32页 |
2. 学习与就业带来的心理焦虑 | 第32-33页 |
3. 环境适应与人际交往带来的心理压力 | 第33-34页 |
4. 家庭原因造成的学生失衡心理 | 第34页 |
(四)现当代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分析 | 第34-37页 |
1. 学生自身原因 | 第34-35页 |
2. 学校和社会环境原因 | 第35-36页 |
3. 家庭因素 | 第36-37页 |
四 针对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措施 | 第37-43页 |
(一)完善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队伍 | 第37-38页 |
(二)学校设立“五级”心理健康防危系统 | 第38-40页 |
1. 基层心理健康防危组织:宿舍 | 第38-39页 |
2. 四级心理健康防危组织:班级 | 第39页 |
3. 三级心理健康防危组织:辅导员 | 第39页 |
4. 二级心理健康防危组织:各系心理咨询室 | 第39页 |
5. 一级心理健康防危组织: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中心 | 第39-40页 |
(三)完善校园体育活动器材,加强学生体育运动锻炼 | 第40页 |
1. 定期举办趣味运动比赛,提高学生体育锻炼兴趣 | 第40页 |
2. 与市内各大健身房合作,定期举办健身比赛 | 第40页 |
(四)构建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环境 | 第40-41页 |
(五)学校重视学生专业学习 | 第41-42页 |
1. 为学生建立奋斗目标,为将来的工作打下专业基础 | 第41页 |
2. 建立与完善校内实训基地,增强学生专业素养 | 第41-42页 |
(六)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| 第42-43页 |
1. 建立民主、平等的家庭成员关系 | 第42页 |
2. 建立积极的家庭教育方式 | 第42-43页 |
五 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趋势 | 第43-44页 |
结论 | 第44-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47页 |
附录 | 第47-50页 |
后记 | 第50-51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| 第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