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目录 | 第8-10页 |
1 绪论 | 第10-21页 |
·选题缘由 | 第10-11页 |
·论文拟研究的问题和研究方法 | 第11页 |
·相关概念梳理 | 第11-14页 |
·自主学习、探究学习的概念解析 | 第11-12页 |
·大学生“心育”课程及其学习模式的内涵 | 第12-14页 |
·国内外自主探究学习的研究 | 第14-21页 |
·国外自主学习的研究 | 第14-15页 |
·国内自主学习的研究 | 第15-17页 |
·国内外探究学习研究的现状 | 第17-18页 |
·自主探究学习的结构研究 | 第18-21页 |
2“心育”课程自主探究学习模式的前提性研究 | 第21-33页 |
·开展大学生“心育”课程自主探究学习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| 第21-23页 |
·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与自主探究学习 | 第21页 |
·“心育”课程目标与自主探究学习 | 第21-22页 |
·大学生心理特点与自主探究学习 | 第22-23页 |
·自主探究学习模式与其他学习模式的对比 | 第23-30页 |
·传统机械学习与自主探究学习比较 | 第23-25页 |
·他主学习和自主学习、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比较 | 第25页 |
·学习模式的对比 | 第25-27页 |
·“心育”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的自主探究学习的比较 | 第27-30页 |
·“心育”课程自主探究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30-33页 |
·注重活动参与,忽视学生的体验分享 | 第30-31页 |
·探究内容泛化无新意,学生参与情况总体不均衡 | 第31页 |
·为突出学生自主,轻视教师引导 | 第31-33页 |
3 自主探究学习模式的理论基础 | 第33-36页 |
·建构理论——知识的自主建构和支架式教学 | 第33-34页 |
·认知学习理论——发现学习和结构教学观 | 第34-35页 |
·主体性教育理论 | 第35-36页 |
4 大学生“心育”课程自主探究学习的目标、内容 | 第36-46页 |
·大学生“心育”课程自主探究学习的目标 | 第36-40页 |
·制定大学生“心育”课程自主探究学习目标的依据 | 第37-38页 |
·大学生“心育”课程自主探究学习的目标 | 第38-40页 |
·大学生“心育”课程自主探究学习的内容 | 第40-46页 |
·确定大学生“心育”课程自主探究学习内容的依据 | 第40-41页 |
·大学生“心育”课程自主探究学习的内容 | 第41-46页 |
5 大学生“心育”课程自主探究学习三种亚模式结构 | 第46-57页 |
·动机——激励 | 第47-49页 |
·态度——体验 | 第49-53页 |
·问题——探究 | 第53-57页 |
·基于问题式学习(PBL)的特点 | 第53-55页 |
·问题——探究的活动内容与实施步骤 | 第55-57页 |
6“心育”课程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和结束性写作 | 第57-61页 |
·“心育”课程中的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性评价 | 第57页 |
·“心育”课程中的自主探究学习的结束性写作 | 第57-61页 |
·大学生自我评价过程中的自我监控行为 | 第58-59页 |
·学生主体性体验后的自我激励行为 | 第59页 |
·学习共同体的协商合作行为 | 第59-61页 |
7 大学生“心育”课程自主探究学习模式的反思 | 第61-65页 |
·开展大学生“心育”课程自主探究学习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| 第61-62页 |
·现代教育技术为自主探究学习模式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| 第61页 |
·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新思维是自主探究学习模式的有利支持 | 第61-62页 |
·自主探究性学习三个亚模式在大学生“心育”课程中应用的原则 | 第62-65页 |
·激励性原则 | 第62-63页 |
·适应发展性原则 | 第63-64页 |
·活动体验性原则 | 第64-65页 |
结语 | 第65-6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6-70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| 第70-71页 |
致谢 | 第71-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