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一、引言 | 第7-12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7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7-10页 |
1.2.1 对于智慧教室的相关理论研究 | 第7-9页 |
1.2.2 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引入智慧教室的研究 | 第9-10页 |
1.2.3 总结 | 第10页 |
1.3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| 第10页 |
1.4 研究方法 | 第10-12页 |
二、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| 第12-15页 |
2.1 概念界定 | 第12-13页 |
2.1.1 信息技术 | 第12页 |
2.1.2 智慧教室 | 第12-13页 |
2.2 理论基础 | 第13-15页 |
2.2.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| 第13页 |
2.2.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| 第13-15页 |
三、智慧教室环境下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分析 | 第15-23页 |
3.1 信息技术教学的概念 | 第15页 |
3.2 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 | 第15-16页 |
3.3 智慧教室环境的优势 | 第16-20页 |
3.3.1 智慧教室的特点 | 第16-17页 |
3.3.2 智慧教室的创新 | 第17-18页 |
3.3.3 智慧教室的关键技术 | 第18-20页 |
3.4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引入智慧教室的目标 | 第20页 |
3.5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引入智慧教室的条件 | 第20-21页 |
3.6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引入智慧教室的策略 | 第21页 |
3.7 影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智慧教室效果的因素 | 第21-23页 |
四、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智慧教室的教学与实施 | 第23-39页 |
4.1 传统课堂的教学设计 | 第23-24页 |
4.2 智慧教室的教学设计 | 第24-25页 |
4.3 传统课堂与智慧教室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设计 | 第25-26页 |
4.3.1 实验目的 | 第25页 |
4.3.2 实验对象 | 第25-26页 |
4.3.3 无关变量的控制 | 第26页 |
4.3.4 实验时间 | 第26页 |
4.3.5 实验假设 | 第26页 |
4.4 实验过程 | 第26-32页 |
4.4.1 实验准备阶段 | 第27页 |
4.4.2 具体实施阶段 | 第27页 |
4.4.3 数据收集与分析阶段 | 第27-28页 |
4.4.4 传统教室信息技术课程教学 | 第28页 |
4.4.5 智慧教室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 | 第28-32页 |
4.5 实验数据分析与结果 | 第32-36页 |
4.5.1 学生主体参与情况 | 第32-34页 |
4.5.2 学生综合运用能力情况 | 第34-35页 |
4.5.3 对比情况总结 | 第35-36页 |
4.6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智慧教室教学的实践价值 | 第36-38页 |
4.6.1 对于教师教学的价值 | 第36-37页 |
4.6.2 对学生学习的价值 | 第37页 |
4.6.3 对师生互动的价值 | 第37-38页 |
4.7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智慧教室教学的相关改进 | 第38-39页 |
五、结论与展望 | 第39-41页 |
5.1 研究结论 | 第39页 |
5.2 不足与展望 | 第39-4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1-43页 |
附录I 智慧教室系统概况 | 第43-45页 |
附录II 传统课堂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| 第45-51页 |
附录III 教师访谈纪要 | 第51-53页 |
附录IV 信息技术应用测试题 | 第53-59页 |
附录V 信息技术应用测试得分情况 | 第59-62页 |
致谢 | 第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