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绪论 | 第8-11页 |
·选题缘由 | 第8页 |
·文献综述 | 第8-10页 |
·总领性研究 | 第8-9页 |
·局部性研究 | 第9-10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0-11页 |
1. 汉语本体研究中近义词的定义及分类 | 第11-20页 |
·近义词的定义 | 第11-14页 |
·同义词还是近义词? | 第11-12页 |
·同义词与近义词的关系 | 第12-14页 |
·近义词的定义 | 第14页 |
·近义词及其辨析方法的分类 | 第14-20页 |
·词义构成分析法模式 | 第15-16页 |
·三个平面 | 第16-18页 |
·词性分类 | 第18-20页 |
2. 从留学生近义词习得偏误看对外汉语教学对近义词的定义与分类 | 第20-26页 |
·对外汉语教学对近义词的定义与汉语本体研究的差异 | 第20-24页 |
·近义词的词性是否一致? | 第20-21页 |
·语义内部分析重要么? | 第21-22页 |
·汉语本体研究是否满足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? | 第22-24页 |
·对外汉语教学中对近义词的分类 | 第24-26页 |
3. 近义词分类的延伸讨论——学习者母语与汉语的对应关系 | 第26-37页 |
·概念与语言的关系 | 第26-27页 |
·汉语与母语的对应情况 | 第27-35页 |
·一致性对应 | 第29页 |
·差异性对应 | 第29-35页 |
·小结 | 第35-37页 |
4. 近义词教学策略 | 第37-44页 |
·系统性 | 第37-40页 |
·范围不同 | 第37-38页 |
·轻重不同 | 第38页 |
·庄谐不同 | 第38-39页 |
·褒贬不同 | 第39页 |
·搭配不同 | 第39-40页 |
·近义词辨析应一语中的 | 第40页 |
·例句的使用 | 第40-42页 |
·例句的量应该足够大 | 第41页 |
·例句应该有针对性 | 第41-42页 |
·例句应该是正确的 | 第42页 |
·翻译问题 | 第42-43页 |
·反义词 | 第43-44页 |
5. 反义词在近义词辨析中的作用 | 第44-54页 |
·反义词与义素分析法 | 第44-49页 |
·义素分析法的内容 | 第44-45页 |
·义素分析法的优点与缺点 | 第45-47页 |
·反义词在义素分析法中的作用 | 第47-49页 |
·反义词在认知心理学对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理论中的作用 | 第49-51页 |
·多义词学习中的反义词作用 | 第51页 |
·利用反义词对近义词辨析的可行性及实例 | 第51-54页 |
·汉语反义词的数量 | 第51-52页 |
·实际例证 | 第52-54页 |
6. 结语 | 第54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59页 |
致谢 | 第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