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教育论文--电化教育论文--计算机化教学论文

O2O教育模式“未来教师”探究

摘要第3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一章 绪论第10-32页
    一、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-13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研究背景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研究意义第11-13页
    二、相关概念界定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O2O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O2O教育模式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O2O教育模式“未来教师”第14页
    三、文献综述第14-26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国外研究现状第14-22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国内研究现状第22-26页
    四、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26-32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研究思路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研究方法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研究路线图第29-32页
第二章 O2O教育模式“未来教师”构成与发展第32-39页
    一、O2O教育模式“未来教师”存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O2O教育模式“未来教师”存在的可能性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O2O教育模式“未来教师”存在的必要性第33-34页
    二、O2O教育模式教师的实然状况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O2O教育模式案例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O2O教育模式教师结构第34-36页
    三、O2O教育模式“未来教师”发展路径第36-39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师资来源应多元化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O2O教育模式“未来教师”发展策略第36-39页
第三章 O2O教育模式“未来教师”角色、素养与教学实践第39-61页
    一、O2O教育模式“未来教师”角色第39-44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教师角色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O2O教育模式“未来教师”角色第39-44页
    二、O2O教育模式“未来教师”素养第44-54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教师素养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O2O教育模式“未来教师”素养第46-52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提升O2O教育模式“未来教师”素养的路径第52-54页
    三、O2O教育模式“未来教师”教学实践第54-61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融合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第54-56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整合学生组编成班级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通过游戏化教学对知识进行意义建构第57-59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科学的评估策略促进学生发展第59-61页
第四章 O2O教育模式“未来教师”规范机制第61-68页
    一、教育行政部门政策性引导,确定相应规范机制第61-63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加强师资队伍管理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大数据的科学化运用第62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合理规范办学目标第62-63页
    二、教育机构积极参与,引入竞争机制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推动O2O教育模式“未来教师”合理发展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调动O2O教育模式“未来教师”竞争积极性第64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第三方机构对O2O教育模式“未来教师”评估第64页
    三、专家学者提供智力支持第64-68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对O2O教育模式“未来教师”指导与建议第65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引导O2O教育模式“未来教师”互动交流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促进“互联网+教育”深度融合第66-68页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68-72页
    一、汇总第68-69页
    二、结论第69-70页
    三、展望第70-72页
参考文献第72-78页
附录第78-79页
致谢第79-80页

论文共8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小学生财商教育开展的个案研究--以S儿童财商教育项目为例
下一篇:高中地理史地整合的教学策略研究--以“地域文化篇”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