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3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页 |
| 术语及符号说明 | 第5-11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23页 |
| 第一节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| 一、选题缘由 | 第11-12页 |
| 二、研究意义 | 第12页 |
| 第二节 研究对象与理论依据 | 第12-14页 |
| 一、研究对象 | 第12-13页 |
| 二、理论依据 | 第13-14页 |
| 第三节 研究综述 | 第14-19页 |
| 一、现有研究成果 | 第14-18页 |
| 二、几点思考 | 第18-19页 |
| 第四节 研究方法 | 第19-21页 |
| 一、研究方法 | 第19-20页 |
| 二、技术路线 | 第20-21页 |
| 第五节 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框架 | 第21-23页 |
| 一、研究的基本思路 | 第21页 |
| 二、研究的基本框架 | 第21-23页 |
| 第二章 国别化汉语教学研讨 | 第23-28页 |
| 第一节 国别化汉语教学概述 | 第23-24页 |
| 一、国别化汉语的历史发展 | 第23页 |
| 二、国别化汉语与对外汉语的差异 | 第23-24页 |
| 第二节 国别化汉语教师概述 | 第24-26页 |
| 一、国别化汉语教师的构成 | 第24-25页 |
| 二、合格的国别化汉语教师 | 第25-26页 |
| 第三节 国别化汉语教师培训概述 | 第26-28页 |
| 一、国别化汉语教师培训的意义 | 第26页 |
| 二、国别化汉语教师培训的定义 | 第26-28页 |
| 第三章 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培训现状研究 | 第28-58页 |
| 第一节 调查问卷设计 | 第28-29页 |
| 一、调查意义 | 第28页 |
| 二、调查对象 | 第28-29页 |
| 三、调查方法 | 第29页 |
| 四、问卷制定与调查实施 | 第29页 |
| 第二节 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培训的调查与分析 | 第29-44页 |
| 一、调查内容构成 | 第29-30页 |
| 二、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分析 | 第30-35页 |
| 三、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岗前培训情况分析 | 第35-44页 |
| 第三节 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适应性的调查与分析 | 第44-58页 |
| 一、调查内容构成 | 第44页 |
| 二、赴任后的教学基本情况调查 | 第44-53页 |
| 三、赴任后的生活基本情况调查 | 第53-58页 |
| 第四章 基于国别化汉语的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培训构想 | 第58-66页 |
| 第一节 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培训工作的优势与不足 | 第58-60页 |
| 一、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培训工作概况 | 第58页 |
| 二、当前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培训工作的优势 | 第58-59页 |
| 三、当前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培训工作的不足 | 第59-60页 |
| 第二节 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培训构想 | 第60-66页 |
| 一、高度重视国别化的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培训 | 第60-61页 |
| 二、增强国别化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培训的针对性 | 第61-66页 |
| 第五章 结语 | 第66-68页 |
| 第一节 总结与回顾 | 第66页 |
| 第二节 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 | 第66-6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8-71页 |
| 附录 论文调查问卷 | 第71-77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| 第77-78页 |
| 致谢 | 第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