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艺术论文--音乐论文--音乐理论论文--音乐与其他科学的关系论文

不同教学手段干预下音乐认知发展的实证研究--以幼儿园中班儿童运用“竖笛”与“柯尔文手势”的比较实验为例

中文摘要第1-7页
Abstract第7-8页
引言第8-11页
第一章 文献综述第11-19页
 第一节 多元智力理论第11-13页
 第二节 音乐认知第13-15页
 第三节 实践性教学方法第15-17页
 第四节 音乐教育低龄化趋势第17-19页
第二章 问题的提出与假设第19-28页
 第一节 确立基本研究思路第19-20页
 第二节 提出具体实施方案第20-26页
 第三节 研究意义第26-28页
第三章 研究过程第28-47页
 第一节 研究方法第28页
 第二节 实验步骤流程第28-29页
 第三节 实验设计第29-44页
  一 测量工具的编制第29-41页
  二 被试的选择第41-42页
  三 控制变量的确定第42-44页
 第四节 分组教学设计第44-47页
第四章 研究结果与讨论第47-55页
 第一节 对照班实验班前测与后测描述性统计结果第47-48页
 第二节 对照班前后测差异性检验结果第48-49页
 第三节 实验班前后测差异性检验结果第49-50页
 第四节 对照班实验班后测差异性检验结果第50-51页
 第五节 讨论分析第51-55页
  一 操作一门乐器(竖笛)有益于发展幼儿音高感知能力第51-52页
  二 操作一门乐器(竖笛)有益于发展幼儿音长感知能力第52-53页
  三 运用柯尔文手势有益于发展幼儿乐器音色听辨能力第53-55页
第五章 结论与展望第55-58页
 第一节 总结与建议第55-56页
 第二节 不足与展望第56-58页
结语第58-59页
参考文献第59-62页
附录一 “《3~6 岁儿童音乐测验(教师自编版)》程序”截屏第62-69页
附录二 对照班实验班课例节选第69-71页
致谢第71-72页

论文共7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从调性到泛调性和多调性--从《前奏曲》Op.11、Op.48和Op.74管窥斯克里亚宾和声风格的演变
下一篇:论鲁托斯拉夫斯基晚期音乐的“转型”与“突破”--关于《二重协奏曲》复调技法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