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教育论文--电化教育论文--计算机化教学论文

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体系的构建

目录第1-7页
摘要第7-9页
Abstract第9-11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1-25页
   ·研究背景第11-12页
   ·选题的来源第12-13页
   ·文献综述第13-19页
     ·国外研究现状第13-16页
     ·国内研究现状第16-19页
   ·研究问题及思路第19-20页
   ·研究对象第20-22页
   ·研究方法第22-23页
   ·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3-25页
第二章 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体系中关键因素的确立第25-34页
   ·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初始模型的建立第25-26页
     ·影响因素及相互关系的确定第25页
     ·培训初始模型的描述第25-26页
   ·培训模型中相关因素的测量工具第26-30页
     ·问卷的设计第26-29页
     ·问卷的评价第29-30页
   ·培训模型的修改与界定第30-34页
     ·实验研究过程第30页
     ·实验研究结果第30-34页
第三章 培训目标的制定第34-43页
   ·培训目标的价值取向—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第34-37页
   ·确定培训目标的层次——依据需要层次理论第37-38页
   ·选择培训目标的陈述方法——ABCD 目标陈述法第38-39页
   ·制定具体的培训目标第39-43页
第四章 培训内容的选择第43-51页
   ·培训内容的价值取向——反思学习活动,激活实践知识第43-45页
   ·培训内容的设计思路第45-46页
   ·培训内容具体方案设计第46-51页
     ·培训内容框架第46-48页
     ·具体培训内容方案设计第48-51页
第五章 培训环境的构建第51-62页
   ·考核评价的设计第52-55页
     ·科学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的必要性第52页
     ·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内涵第52-54页
     ·具体考核评价体系的制定第54-55页
   ·学习资源的设计第55-58页
     ·学习资源的内涵与类型第55-56页
     ·学习资源设计取向第56-57页
     ·具体学习资源设计方案第57-58页
   ·学习氛围的创设第58-62页
     ·良好学习氛围的重要性及理论依据第59页
     ·良好学习氛围的创建策略——“对话”教学第59-60页
     ·教育技术培训学习氛围具体创建方案第60-62页
第六章 培训教师的优化第62-72页
   ·优化师资队伍,确立专业取向第62-66页
     ·知识本位,理论指向的专业取向第63-64页
     ·经验本位、实践指向的专业取向第64-65页
     ·研究本位、实践指向的专业取向第65-66页
   ·选择合适的课程实施取向第66-69页
     ·忠实取向第66-67页
     ·相互调适取向第67-68页
     ·课程创生取向第68-69页
   ·具体的培训过程第69-72页
第七章 培训体系效果的验证第72-78页
   ·实验对象的选择第72页
   ·实验工具的制定第72-73页
   ·实验过程的展开第73-74页
   ·实验结果的分析第74-76页
   ·实验结论的探究第76-78页
第八章 结束语第78-80页
   ·研究总结第78页
   ·研究不足第78-79页
   ·研究展望第79-80页
注释第80-83页
参考文献第83-87页
附录第87-91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著第91-92页
致谢第92页

论文共9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
下一篇:个人学习环境中基于知识建构理论的学习共同体构建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