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态学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研究--基于山东省三所高等院校的教学调查
致谢 | 第1-6页 |
中文摘要 | 第6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3页 |
图表目录 | 第13-14页 |
目录 | 第14-1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8-31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8-19页 |
·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| 第19-27页 |
·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历程 | 第19-22页 |
·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现状 | 第22-27页 |
·研究目的、方法和意义 | 第27-28页 |
·论文框架 | 第28-31页 |
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| 第31-56页 |
·传统学习理论的反思 | 第31-39页 |
·生态学与教育生态学有关概念和原理 | 第39-45页 |
·基本概念 | 第39-42页 |
·基本原理 | 第42-45页 |
·生态化教学与生态外语教学观 | 第45-48页 |
·生态化教学 | 第45-46页 |
·生态外语教学观 | 第46-48页 |
·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 | 第48-54页 |
·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统分析 | 第48-50页 |
·大学英语教学的生态功能 | 第50-54页 |
·大学英语教学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| 第50-52页 |
·大学英语教学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| 第52-53页 |
·大学英语教学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| 第53-54页 |
·小结 | 第54-56页 |
第三章 生态学视角外语教学研究现状 | 第56-72页 |
·生态学发展概述 | 第56-58页 |
·国外教育生态学的研究发展 | 第58-61页 |
·国内教育生态学研究 | 第61-70页 |
·我国学者对教育生态学的研究 | 第61-63页 |
·我国学者对外语教育生态的研究 | 第63-70页 |
·国内研究的主要著作 | 第63-64页 |
·国内研究文献 | 第64-70页 |
·小结 | 第70-72页 |
第四章 研究设计 | 第72-89页 |
·研究对象 | 第72-75页 |
·研究问题、变量和内容 | 第75-86页 |
·研究问题 | 第75-76页 |
·研究变量和内容 | 第76-86页 |
·研究方法和过程 | 第86-88页 |
·小结 | 第88-89页 |
第五章 调查结果与分析 | 第89-129页 |
·调查结果与发现 | 第89-114页 |
·对大学英语教学生态因子的调查与发现 | 第89-108页 |
·教学目标的变化 | 第89-92页 |
·教学要求的变化 | 第92-94页 |
·教学模式的变化 | 第94-96页 |
·教学方法与形式的变化 | 第96-98页 |
·教学内容的变化 | 第98-99页 |
·教学评估的变化 | 第99-102页 |
·课程设置的变化 | 第102-106页 |
·师生角色的变化 | 第106-108页 |
·生态环境的变化 | 第108-114页 |
·物质环境的变化 | 第108-109页 |
·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 | 第109-112页 |
·精神环境的变化 | 第112-114页 |
·调查结果的分析 | 第114-123页 |
·规定、计划与实际操作之间的失调 | 第114-116页 |
·教学要求与教学目标的失调 | 第116-117页 |
·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、要求的失调 | 第117-118页 |
·教学模式与教学条件的失调 | 第118-120页 |
·教师与学生角色的失调 | 第120-121页 |
·生态环境的失调 | 第121-123页 |
·大学英语教学失调现象的生态解读 | 第123-127页 |
·大学英语教学生态因子的生态位混乱 | 第123-124页 |
·大学英语教学生态链受损 | 第124-126页 |
·无法准确把握大学英语教学生态规律 | 第126-127页 |
·小结 | 第127-129页 |
第六章 生态化大学英语教学的优化 | 第129-148页 |
·大学英语教学生态优化模式 | 第129-131页 |
·大学英语教学生态优化原则 | 第131-137页 |
·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| 第132-133页 |
·遵循生态系统整体性的原则 | 第133-134页 |
·遵循生态系统开放性的原则 | 第134-135页 |
·遵循生态系统动态平衡的原则 | 第135-137页 |
·生态化大学英语教学优化策略 | 第137-143页 |
·以人为本,观念先行 | 第137-140页 |
·关注学生种群内部的生命成长 | 第140-142页 |
·重视种间的协同进化 | 第142-143页 |
·生态化大学英语教学优化的关键因子——教师 | 第143-147页 |
·教师生态位的建设 | 第144-145页 |
·教师的生态化发展 | 第145-147页 |
·小结 | 第147-148页 |
第七章 结论 | 第148-153页 |
·研究内容回顾 | 第148-150页 |
·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| 第150-152页 |
·对未来的展望 | 第152-1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53-169页 |
附录 | 第169-21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