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中美跨文化交际的对外汉语入门级教材设计初探
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0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10-14页 |
第一节 国际汉语教育现状 | 第10-11页 |
第二节 对外汉语教材调查 | 第11-13页 |
第三节 跨文化教材设计探索 | 第13-14页 |
第二章 分析任务对象 | 第14-22页 |
第一节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| 第14-15页 |
第二节 中美跨文化差异 | 第15-16页 |
第三节 汉英语法差异浅析 | 第16-19页 |
第四节 语言功能与词汇分类 | 第19-20页 |
第五节 基于跨文化交际的汉语教材设计理想 | 第20-22页 |
第三章 理论基础 | 第22-29页 |
第一节 跨文化理论 | 第22-26页 |
第二节 认知心理学相关理论 | 第26-27页 |
第三节 美国外语教育标准 | 第27-28页 |
第四节 教材编写与评估理论 | 第28-29页 |
第四章 设计思路 | 第29-38页 |
第一节 书名定义及适用对象 | 第29页 |
第二节 内容与形式 | 第29-35页 |
第三节 使用方法 | 第35-38页 |
第五章 编写理论总结 | 第38-40页 |
第六章 特色创新之处 | 第40-41页 |
(一) 跨文化角度 | 第40页 |
(二) 实用性强 | 第40页 |
(三) 渗透认知规律 | 第40页 |
(四) 是教材也是读本 | 第40页 |
(五) 编排开放性 | 第40页 |
(六) 信息庞大 | 第40-41页 |
注释 | 第41-42页 |
附录 | 第42-57页 |
附录一 教学大纲设计表 | 第42-45页 |
附录二 拼音念念看样表 | 第45-46页 |
附录三 拼音卡片样张 | 第46-48页 |
附录四 故事说说看大纲 | 第48-50页 |
附录五 对话人物介绍 | 第50-51页 |
附录六 读读对话之见面问候 | 第51-53页 |
附录七 学学表达之见面问候 | 第53-54页 |
附录八 文化比比看样稿 | 第54-56页 |
附录九 语法词汇样稿 | 第56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58页 |
后记 | 第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