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1-15页 |
摘要(中文) | 第15-21页 |
摘要(英文) | 第21-30页 |
第1章 绪论:翻译批评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| 第30-42页 |
·翻译批评的研究历史 | 第31-37页 |
·专门论述翻译批评的著作 | 第32-33页 |
·专辟章节论述翻译批评的著作 | 第33页 |
·论文集有关翻译批评的论文 | 第33页 |
·国内权威杂志上专门论述翻译批评的论文 | 第33-35页 |
·对前人翻译批评研究路向的总结和归纳 | 第35-36页 |
·对前人研究路向的简要评述 | 第36-37页 |
·翻译批评的研究范围 | 第37-38页 |
·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| 第38-40页 |
·本研究课题问题的提出 | 第38页 |
·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| 第38-39页 |
·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| 第39页 |
·研究方法和语料收集 | 第39-40页 |
·本论文各章的结构安排 | 第40页 |
·翻译批评(本研究)的研究意义 | 第40-42页 |
第2章 翻译批评的描写性特征 | 第42-51页 |
·引言 | 第42-43页 |
·翻译研究的学科性质 | 第43-45页 |
·描写翻译学对翻译批评研究的启示 | 第45-46页 |
·翻译批评描写的目的 | 第46-47页 |
·翻译批评描写的研究方法 | 第47-50页 |
·共时翻译批评描写 | 第48页 |
·历时翻译批评描写 | 第48-49页 |
·统计翻译批评描写 | 第49页 |
·对比翻译批评描写 | 第49-50页 |
·小结 | 第50-51页 |
第3章 多维视角下的文学翻译批评理论体系建构 | 第51-62页 |
·引言 | 第51-52页 |
·多维视角下的文学翻译批评理论体系建构 | 第52-53页 |
·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 | 第53-56页 |
·多维视角下的文学翻译批评研究体系的可行性 | 第56-60页 |
·多维视角下的文学翻译批评研究的客观性 | 第57页 |
·多维视角下的文学翻译批评研究的整体性 | 第57-58页 |
·多维视角下的文学翻译批评研究的层级性 | 第58页 |
·多维视角下的文学翻译批评研究的合理性 | 第58-59页 |
·多维视角下的文学翻译批评研究的可操作性 | 第59页 |
·多维视角下的文学翻译批评研究的开放性 | 第59-60页 |
·小结 | 第60-62页 |
第4章 宏观视角下的文学翻译批评研究 | 第62-70页 |
·引言 | 第62-63页 |
·意识形态对翻译和翻译批评的影响 | 第63-65页 |
·社会历史对翻译的影响 | 第65-67页 |
·文化对翻译的影响 | 第67-68页 |
·宏观要素对翻译批评所起的定向作用 | 第68页 |
·小结 | 第68-70页 |
第5章 中观视角下的文学翻译批评研究 | 第70-78页 |
·引言 | 第70页 |
·翻译目的 | 第70-73页 |
·译者的中心地位 | 第73-74页 |
·译者的翻译观念 | 第74页 |
·译者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| 第74-76页 |
·译者心目中的预期读者 | 第76页 |
·中观要素对文学翻译批评所起的决定作用 | 第76-77页 |
·小结 | 第77-78页 |
第6章 微观视角下的文学翻译批评研究 | 第78-93页 |
·引言 | 第78-79页 |
·译本的微观呈现形式―――词 | 第79-82页 |
·语料库语言学与文学翻译批评 | 第82-85页 |
·词频统计 | 第83页 |
·利用索引软件共现动态语境 | 第83-84页 |
·原文和译文文本等值概率分析 | 第84-85页 |
·功能评价体系与文学翻译批评 | 第85-92页 |
·功能评价体系 | 第85-87页 |
·评价体系的评价单位 | 第87-89页 |
·功能评价体系在文学翻译批评中的应用 | 第89-92页 |
·小结 | 第92-93页 |
第7章 《红楼梦》英译本的对比描写研究(一) | 第93-113页 |
·引言 | 第93-94页 |
·《红楼梦》翻译研究发展概况 | 第94-101页 |
·《红楼梦》的文本类型 | 第94-95页 |
·《红楼梦》的译本介绍 | 第95-100页 |
·《红楼梦》翻译研究现状 | 第100-101页 |
·《红楼梦》英译本产生的社会文化环境对比描写 | 第101-104页 |
·社会政治背景 | 第101-102页 |
·意识形态 | 第102-103页 |
·文化取向 | 第103-104页 |
·《红楼梦》英译本的中观维度要素对比描写 | 第104-111页 |
·译者的身份 | 第104-105页 |
·译者的翻译目的 | 第105-106页 |
·译者的翻译观念 | 第106-108页 |
·译者的翻译策略 | 第108-110页 |
·译者心目中的预期读者 | 第110-111页 |
·小结 | 第111-113页 |
第8章 《红楼梦》英译本的对比描写研究(二) | 第113-132页 |
·引言 | 第113-114页 |
·译本用词的倾向性对比 | 第114-120页 |
·译本的语料库数据对比 | 第114-116页 |
·颜色词的翻译对比 | 第116页 |
·文本等值概率分析 | 第116页 |
·译文风格特点的量化分析 | 第116-120页 |
·以功能评价体系对《红楼梦》英译本部分节选的评价 | 第120-124页 |
·以文化价值取向为视角对《红楼梦》英译本部分熟语的评价 | 第124-129页 |
·《红楼梦》英译本在英美国家中的传播与影响 | 第129-130页 |
·小结 | 第130-132页 |
第9章 结论 | 第132-138页 |
·多维视角下的文学翻译批评模式的创新性特点 | 第132-135页 |
·多维视角下的文学翻译批评模式的意义 | 第135-136页 |
·多维视角下的文学翻译批评模式中有待探讨的问题 | 第136-13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38-14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