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章 导论 | 第1-11页 |
一、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6页 |
二、 研究现状 | 第6-9页 |
三、 有待探讨的问题 | 第9页 |
四、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| 第9-11页 |
第二章 东南亚华裔留学生汉字偏误总体情况及特征考察 | 第11-23页 |
第一节 关于考察对象、语料、偏误记录以及研究依据的说明 | 第11-13页 |
·考察对象 | 第11页 |
·语料 | 第11页 |
·偏误记录方法 | 第11页 |
·研究的参考依据 | 第11-12页 |
·汉字偏误的认定、分类和原因分析 | 第12-13页 |
第二节 东南亚华裔留学生汉字偏误的总体情况及特征 | 第13-15页 |
·偏误分类及分布 | 第13-14页 |
·东南亚华裔留学生汉字偏误的总体特征 | 第14-15页 |
第三节 东南亚华裔留学生汉字学习的文化背景考察 | 第15-23页 |
·家庭文化背景和社区文化背景 | 第16-17页 |
·华文教育背景 | 第17-18页 |
·东南亚各国本地语言文字受汉语的影响不同 | 第18-19页 |
·华文媒体影响 | 第19页 |
·关于东南亚华裔留学生文化背景的两组参考数据 | 第19-23页 |
第三章 东南亚华裔留学生各阶段汉字偏误对比分析 | 第23-41页 |
第一节 笔画偏误 | 第23-31页 |
·笔画形状 | 第23-27页 |
·笔画组合关系 | 第27-29页 |
·笔顺 | 第29-30页 |
·笔画数目 | 第30-31页 |
第二节 部件偏误 | 第31-36页 |
·部件错误类C2 | 第31-35页 |
·关于C3类 | 第35-36页 |
第三节 别字和不规范字 | 第36-41页 |
·别字类B | 第36-39页 |
·不规范字类A | 第39-41页 |
第四章 教学设想与建议 | 第41-46页 |
一、 重视对学习者的调查和研究 | 第41页 |
二、 加强汉字偏误的量化研究 | 第41页 |
三、 汉字教学要贯穿于汉语教学始终,而且要有相应的重点和针对性 | 第41-46页 |
·初级阶段应突出笔画教学转变学习者文字观念 | 第41-42页 |
·中级阶段帮助学生建立汉字的网络系统 | 第42-45页 |
·高级阶段加强形近字、音近字、形音皆近字的比较辨析与练习 | 第45页 |
·“教无定法 殊途同归 | 第45-46页 |
注释 | 第46-49页 |
主要参考文献 | 第49-53页 |
附录 | 第53-54页 |
后记 | 第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