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1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34页 |
一、选题缘由 | 第11-13页 |
(一) 泰国学生使用量词存在的问题 | 第11-12页 |
(二) 以往的汉语量词教学存在的问题 | 第12-13页 |
(三) 汉语和泰语量词比较研究的不足 | 第13页 |
二、汉、泰语量词研究概述 | 第13-27页 |
(一) 汉语量词研究概述 | 第13-20页 |
(二) 泰语量词研究概述 | 第20-26页 |
(三) 汉、泰语量词对比及量词教学研究 | 第26-27页 |
三、本课题的研究目标、研究范围、研究方法、语料来源及研究框架 | 第27-34页 |
(一) 研究目标 | 第27-28页 |
(二) 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 | 第28-29页 |
(三) 语料来源 | 第29-32页 |
(四) 研究框架 | 第32-34页 |
第二章 汉、泰语个体量词对比 | 第34-74页 |
一、汉、泰语个体量词的来源 | 第34-38页 |
(一) 汉语个体量词的来源 | 第35-36页 |
(二) 泰语个体量词的来源 | 第36-37页 |
(三) 汉、泰语个体量词的来源之比较 | 第37-38页 |
二、汉、泰语个体量词的分类 | 第38-43页 |
(一) 用于有生命物 | 第38-41页 |
(二) 用于无生命物 | 第41-42页 |
(三) 用于计量抽象物 | 第42-43页 |
三、汉、泰语特有的个体量词 | 第43-56页 |
(一) 汉语特有的个体量词——联想取象量词 | 第43-44页 |
(二) 泰语特有的个体量词——拷贝型量词 | 第44-56页 |
四、汉、泰语个体量词的语法特征 | 第56-74页 |
(一) 由个体量词构成的数量短语的语法功能通 | 第56-61页 |
(二) 由个体量词构成的指量短语的语法功能 | 第61-63页 |
(三) 汉、泰语数量短语与形容词的组合 | 第63-66页 |
(四) 个体量词及由个体量词构成的数量短语重叠形式的语法功能 | 第66-73页 |
(五) 汉、泰民族思维方式差异在数量句法结构中的映现 | 第73-74页 |
第三章 汉、泰语个体量词的语义分析及比较 | 第74-102页 |
一、汉、泰语个体量词语义范畴 | 第74-76页 |
二、原型理论与隐喻、转喻在语义分析中的应用 | 第76-78页 |
(一) 原型理论在语义分析中的应用 | 第76-77页 |
(二) 隐喻和转喻在语义分析中的应用 | 第77-78页 |
三、汉、泰语“长条状”范畴的语义对比 | 第78-101页 |
(一) 汉语“长条状”范畴的语义分析 | 第78-86页 |
(二) 泰语“长条状”范畴的语义分析 | 第86-97页 |
(三) “长条状”范畴与汉、泰两族文化及认知的异同 | 第97-101页 |
四、小结 | 第101-102页 |
第四章 汉、泰语个体量词语法化对比研究——以量词“个”和“(?)an33”为例 | 第102-136页 |
一、汉语泛用量词“个”的语法化研究 | 第102-119页 |
(一) “个”的研究回顾 | 第102-104页 |
(二) 共时层面“个”几种用法的性质 | 第104-114页 |
(三) 概念的“有界”、“无界”与“个”的语法化动因 | 第114-119页 |
二、泰语泛用量词“(?)an33”的语法化过程 | 第119-132页 |
(一) 从共时角度分析“(?)an33”的语法特点 | 第119-128页 |
(二) “(?)an33”的语法化轨迹 | 第128-132页 |
三、汉、泰语泛用量词“个”与“(?)an33”的语法化对比 | 第132-135页 |
(一) 汉、泰语泛用量词“个”与“(?)an33”的语法化路径 | 第132页 |
(二) 汉、泰语泛用量词“个”与“(?)an33”的语法化动因 | 第132-134页 |
(三) 汉、泰语泛用量词“个”与“(?)an33”语法化程度 | 第134-135页 |
四、小结 | 第135-136页 |
第五章 泰国学生汉语个体量词偏误分析及其教学建议 | 第136-183页 |
一、基于《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系统》泰国学生汉语个体量词偏误分析 | 第136-143页 |
(一) 泰国学生学习汉语个体量词中的语法偏误分析 | 第138-141页 |
(二) 泰国学生学习汉语个体量词中的名量搭配偏误分析 | 第141-143页 |
(三) 《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系统》的局限性 | 第143页 |
二、泰国学生学习汉语个体量词的调查问卷设计 | 第143-145页 |
(一) 调查目的 | 第143页 |
(二) 调查对象 | 第143-144页 |
(三) 调查的方法及基本题型 | 第144-145页 |
三、泰国学生学习汉语个体量词的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| 第145-172页 |
(一) 泰国学生学习汉语个体量词的语义偏误考察与分析 | 第146-154页 |
(二) 泰国学生学习汉语个体量词的认知偏误考察与分析 | 第154-159页 |
(三) 泰国学生学习汉语个体量词的语法偏误考察与分析 | 第159-172页 |
四、产生偏误的成因分析 | 第172-178页 |
(一) 母语的负迁移 | 第174-175页 |
(二) 目的语知识过度泛化 | 第175页 |
(三) 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 | 第175-176页 |
(四) 教学误导 | 第176-178页 |
五、针对泰国学生汉语个体量词的教学对策和建议 | 第178-183页 |
(一) 加强汉、泰语量词对比研究,运用对比方法来讲解汉语量词教学 | 第178-179页 |
(二) 培养学生使用“目的语使用者的思维”方式来学习 | 第179-180页 |
(三) 把握难点,安排“专题介绍” | 第180-181页 |
(四) 改进教材,提高教学质量 | 第181页 |
(五) 适当地调整学习者的学习策略,减少语言僵化现象 | 第181-182页 |
(六) 应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,提高教学效果 | 第182-183页 |
第六章 结语 | 第183-185页 |
一、本论文的特点及创新之处 | 第183-184页 |
二、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| 第184-18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85-194页 |
附录 | 第194-196页 |
致谢 | 第19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