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语言、文字论文--汉语论文--语法论文--近代、现代语法论文

空间形容词“深”的研究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9页
表目录第9-10页
图目录第10-11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1-22页
   ·选题缘由第11-12页
   ·"深"的研究概况第12-16页
   ·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第16-18页
   ·理论基础第18-20页
   ·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20-22页
第二章 空间形容词"深"的基本义第22-44页
   ·引言第22页
   ·空间形容词的定义第22-23页
   ·空间形容词的区别性语义特征第23-35页
   ·"深"的基本义第35-42页
   ·小结第42-44页
第三章 空间形容词"深"的转喻义与隐喻义第44-83页
   ·引言第44页
   ·"深"的转喻义第44-50页
   ·"深"的隐喻义第50-72页
   ·与"深"语义相近的形容词第72-81页
   ·小结第81-83页
第四章 空间形容词"深"的构词与句法特征第83-98页
   ·引言第83页
   ·"深"的度量格式第83-85页
   ·"深"+形容词/形容词+"深"第85-90页
   ·"深"+名词/名词+"深"第90-92页
   ·"深"+动词第92-93页
   ·动词+(得)+"深"第93-94页
   ·"深"的否定式第94-96页
   ·小结第96-98页
第五章 "深"和"浅"的对称与不对称现象第98-114页
   ·引言第98页
   ·"深"和"浅"的对称第98-106页
   ·"深"和"浅"的不对称第106-112页
   ·小结第112-114页
第六章 从"深"来看汉韩语言的共性与各有的个性第114-137页
   ·引言第114页
   ·基本义的比较第114-116页
   ·转喻义的比较第116-118页
   ·隐喻义的比较第118-124页
   ·通感隐喻上的比较第124-126页
   ·构词上的比较第126-128页
   ·对称与不对称上的比较第128-134页
   ·小结第134-137页
第七章 结语第137-145页
   ·引言第137页
   ·问题和解释第137-142页
   ·本文的创新之处第142-143页
   ·本文的研究价值第143-144页
   ·本文的不足之处第144-145页
参考文献第145-151页
后记第151-152页

论文共15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现代汉语可能补语研究
下一篇:汉语和泰语个体量词对比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