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22页 |
·问题的提出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动态概述 | 第11-17页 |
·关于创造性教师培养的研究动态 | 第11-15页 |
·关于课程资源配置的研究动态 | 第15-17页 |
·研究目的与内容 | 第17-19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17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7-19页 |
·研究方法与思路 | 第19-20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9页 |
·研究思路 | 第19-20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20-22页 |
·理论意义 | 第20-21页 |
·现实意义 | 第21-22页 |
第二章 创造性教师的界定及其培养目标的定位 | 第22-34页 |
·创造性人才及其基本特征 | 第22-26页 |
·人才 | 第22-23页 |
·创造性人才 | 第23-25页 |
·创造性人才的基本特征 | 第25-26页 |
·创造性教师的界定 | 第26-31页 |
·几种典型的界说 | 第26-27页 |
·四维界定观 | 第27-31页 |
·创造性教师培养目标的定位 | 第31-34页 |
·基本思想 | 第31-32页 |
·特色目标 | 第32-34页 |
第三章 创造性教师培养性课程资源的内涵、性质、类别与来源 | 第34-50页 |
·基本内涵 | 第34-35页 |
·课程资源 | 第34-35页 |
·创造性教师培养性课程资源 | 第35页 |
·基本性质 | 第35-38页 |
·教育效用性 | 第35-36页 |
·相对稀缺性 | 第36-37页 |
·种类的多样性 | 第37-38页 |
·价值的潜在性 | 第38页 |
·生成的过程性 | 第38页 |
·主要类别 | 第38-41页 |
·分类思想 | 第39页 |
·归类要览 | 第39-41页 |
·主要来源 | 第41-50页 |
·创造学课程资源库 | 第41-42页 |
·创造心理学课程资源库 | 第42-44页 |
·创造教育学课程资源库 | 第44-46页 |
·科技史课程资源库 | 第46-48页 |
·其它来源 | 第48-50页 |
第四章 创造性教师培养性课程资源配置的涵义、思想与方法 | 第50-58页 |
·创造性教师培养性课程资源配置的基本涵义 | 第50-53页 |
·配置 | 第50-51页 |
·教育资源的配置 | 第51-52页 |
·创造性教师培养性课程资源的配置 | 第52-53页 |
·创造性教师培养性课程资源配置的基本思想 | 第53-56页 |
·遵循目的性原则 | 第53页 |
·明确课程目标系统 | 第53-54页 |
·确定待配的课程资源 | 第54页 |
·确定待配课程资源的具备方案 | 第54-55页 |
·明确课程资源之间的关系和匹配性 | 第55页 |
·注意运用课程理论的指导 | 第55页 |
·注意以人为本突出创造潜能的开发 | 第55-56页 |
·注意加强对各种课程资源的研究 | 第56页 |
·创造性教师培养性课程资源配置的基本方法 | 第56-58页 |
·系统分析法 | 第56页 |
·目标对应法 | 第56-58页 |
第五章 创造性教师培养性课程资源配置方案的确定 | 第58-72页 |
·创造性教师培养目标系统的创建 | 第58-60页 |
·分解推断 | 第58-59页 |
·需求分析 | 第59-60页 |
·系统架构 | 第60页 |
·创造性教师培养性课程资源的选配 | 第60-63页 |
·目标的资源性分析 | 第61页 |
·资源的效用性分析 | 第61-62页 |
·缺失性资源的开发 | 第62-63页 |
·创造性教师培养性课程资源系统结构的构建 | 第63-65页 |
·依据目标系统的结构 | 第63-64页 |
·依据创造性课程资源自身的特点 | 第64页 |
·依据课程资源之间的逻辑关系 | 第64-65页 |
·配置方案的评价与完善 | 第65-72页 |
·配置方案的评价 | 第65-69页 |
·配置方案的完善 | 第69-72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72-76页 |
·结论 | 第72-73页 |
·展望 | 第73-7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6-80页 |
致谢 | 第80-82页 |
附录 A(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) | 第8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