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1页 |
1 绪论 | 第11-21页 |
·问题的提出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2-13页 |
·有利于推进地理素质教育教学 | 第13页 |
·有利于地理教师素质的提高与发展 | 第13页 |
·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| 第13页 |
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| 第13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·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开放式教学的内涵 | 第15-17页 |
·开放式教学的内涵 | 第15-16页 |
·地理开放式教学的内涵 | 第16页 |
·基于信息技术的地理开放式教学内涵 | 第16-17页 |
·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17-21页 |
·研究思路 | 第17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7-18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8-21页 |
2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开放式地理教学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基本特征 | 第21-28页 |
·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开放式地理教学研究的理论依据 | 第21-26页 |
·自主学习理论 | 第21-22页 |
·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| 第22-23页 |
·多元智能理论 | 第23-24页 |
·合作学习理论 | 第24-25页 |
·信息科学理论 | 第25-26页 |
·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开放式地理教学的基本特征 | 第26-28页 |
·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 | 第26页 |
·教学必须做到贴近生活、贴近学生 | 第26-27页 |
·教学必须促进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发展 | 第27页 |
·教学必须促进师生双方发展 | 第27页 |
·教学要促进师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| 第27-28页 |
3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开放式地理教学实施的主要内容 | 第28-42页 |
·教学理念的开放性 | 第28-29页 |
·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| 第29-32页 |
·挖掘教材 | 第29-30页 |
·关注热点 | 第30页 |
·联系生活 | 第30-31页 |
·学科综合 | 第31-32页 |
·教学模式的开放性 | 第32页 |
·教学过程的开放性 | 第32-34页 |
·教学组织形式的开放性 | 第34-37页 |
·新授课 | 第35页 |
·总结课 | 第35-36页 |
·复习课 | 第36-37页 |
·教学时空的开放性 | 第37-38页 |
·教学评价的开放性 | 第38-42页 |
·地理教学评价由“终结性”评价转向“形成性”评价 | 第38-39页 |
·形式多样的开放式考试种类评价 | 第39-42页 |
4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开放式地理教学模式构建 | 第42-61页 |
·构建模式原则 | 第42-45页 |
·学生活动为主原则 | 第42-43页 |
·鼓励创新原则 | 第43页 |
·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原则 | 第43-44页 |
·大信息量原则 | 第44-45页 |
·主要模式 | 第45-60页 |
·问题导学—自主探究模式 | 第45-49页 |
·专题探索—网页开发教学模式 | 第49-53页 |
·活动体验型模式 | 第53-56页 |
·网络环境与探究式教学模式 | 第56-60页 |
·地理教育教学效果 | 第60-61页 |
·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 | 第60页 |
·更新教师教育教学观念、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| 第60-61页 |
·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性学习水平获得提高 | 第61页 |
5 结论与建议 | 第61-66页 |
·主要结论 | 第61-62页 |
·建议 | 第62-66页 |
·要注重学生发展 | 第62页 |
·要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 | 第62-63页 |
·要注重建立朋友型师生关系 | 第63页 |
·要注重提升教师的开放能力 | 第63-64页 |
·要注重把握开放的“度” | 第64-65页 |
·要注重学生、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 | 第65-66页 |
注释 | 第66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69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69-70页 |
致谢 | 第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