酿造酱油挥发性成份分析及其在酱油鉴别中的应用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英文摘要 | 第5-10页 |
1 绪论 | 第10-14页 |
·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1页 |
·研究思路和方法 | 第11-13页 |
·研究思路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的主要方法 | 第12-13页 |
·论文创新点 | 第13页 |
·论文框架 | 第13-14页 |
2 研究综述 | 第14-18页 |
·酿造酱油 | 第14-15页 |
·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 | 第15页 |
·酿造酱油与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的区别鉴定 | 第15-16页 |
·酱油挥发性成分分析 | 第16-18页 |
3 试验仪器和试剂 | 第18-20页 |
·试验仪器 | 第18页 |
·实验试剂 | 第18-20页 |
4 酱油分析方法的选择和建立 | 第20-33页 |
·常用的挥发性组分提取方法 | 第20-22页 |
·溶剂萃取法 | 第20-21页 |
·顶空技术 | 第21页 |
·固相萃取 | 第21-22页 |
·不同挥发性组分提取方法的比较 | 第22-24页 |
·直接溶剂萃取 | 第22-23页 |
·静态顶空进样 | 第23页 |
·固相微萃取 | 第23-24页 |
·固相微萃取条件参数的优化 | 第24-29页 |
·重现性试验 | 第24-25页 |
·萃取纤维头的选择 | 第25-26页 |
·萃取时间的选择 | 第26-27页 |
·萃取温度的选择 | 第27-28页 |
·离子强度的选择 | 第28-29页 |
·结果分析与讨论 | 第29-32页 |
·小结 | 第32-33页 |
5 样品成分分析及特征组分筛选 | 第33-44页 |
·试验部分 | 第33-35页 |
·仪器和试剂 | 第33页 |
·样品信息及前处理 | 第33-34页 |
·仪器条件参数 | 第34页 |
·定性与定量分析 | 第34-35页 |
·结果讨论与分析 | 第35-43页 |
·酿造酱油挥发性组分分析 | 第35-37页 |
·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挥发性组分分析 | 第37-38页 |
·酱油香精挥发性组分分析 | 第38-41页 |
·酱油焦糖挥发性组分分析 | 第41-43页 |
·小结 | 第43-44页 |
6 样品属性判定指标及应用 | 第44-56页 |
·酱油氧化值测定及其在属性区分上的应用探讨 | 第44-47页 |
·氧化值(Ox)的测定试验方法 | 第44-45页 |
·酱油中氨基酸态氮含量的测定试验方法 | 第45页 |
·相对氧化值O_R | 第45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45-47页 |
·样品属性判定指标 | 第47-52页 |
·相对氧化值 | 第47页 |
·特征差异组分 | 第47-52页 |
·多指标联合判定 | 第52页 |
·指标应用探讨 | 第52-54页 |
·小结 | 第54-56页 |
7 结论与展望 | 第56-59页 |
·研究结论 | 第56-57页 |
·思考和展望 | 第57-59页 |
致谢 | 第59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64页 |
附录 | 第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