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轻工业、手工业论文--食品工业论文--水产加工工业论文--水产食品加工与保藏论文

带鱼低温贮藏蛋白氧化、组织蛋白酶活性及鱼肉质地结构的变化规律

致谢第6-7页
摘要第7-9页
Abstract第9-10页
第一章 绪论第15-30页
    1.1 海水鱼及其制品现状概述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我国海水鱼资源概况及特点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海水鱼制品的发展概况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带鱼概述第17页
    1.2 鱼类保鲜技术研究进展第17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冷藏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冰温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微冻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冻藏第19-21页
    1.3 肌肉蛋白氧化研究概况第21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肌肉蛋白组成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蛋白氧化的机理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蛋白氧化对蛋白理化特性及结构的影响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蛋白氧化对肌肉品质的影响第24-25页
    1.4 组织蛋白酶对肌肉的影响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组织蛋白酶的概述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组织蛋白酶对肌肉蛋白和结构品质的影响第26-27页
    1.5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7-28页
    1.6 研究内容第28-29页
    1.7 创新之处第29-30页
第二章 冷藏条件下带鱼蛋白氧化相关指标的变化规律及其对质构的影响第30-44页
    2.1 前言第30页
    2.2 材料与仪器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实验材料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主要仪器与试剂第30-31页
    2.3 实验方法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带鱼预处理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肌原纤维蛋白的提取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理化指标测定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鱼肉TCA可溶性肽含量的测定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带鱼质构特性的测定第33页
    2.4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第33页
    2.5 结果与讨论第33-43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冷藏过程中带鱼蛋白氧化情况第33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冷藏过程中TCA可溶性肽含量变化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2.5.3 冷藏过程中带鱼质构变化第37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5.4 带鱼蛋白氧化与质构间的线性相关性第41-43页
    2.6 本章小结第43-44页
第三章 冷藏条件下带鱼酶活性、蛋白质结构及组织结构的变化规律第44-60页
    3.1 前言第44页
    3.2 材料与仪器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实验材料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主要仪器与试剂第44-46页
    3.3 实验方法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带鱼预处理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组织蛋白酶活性的测定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带鱼肌肉蛋白的提取和凝胶电泳(SDS-PAGE)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圆二色谱的测定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扫描电镜的样品处理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6 AG酶、NAG酶活性的测定第48页
    3.4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第48页
    3.5 结果与讨论第48-59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冷藏过程中组织蛋白酶B、B+L及H活性变化第48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冷藏过程中蛋白的SDS-PAGE分析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5.3 冷藏过程中肌原纤维蛋白的圆二色谱分析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5.4 冷藏过程中带鱼肌肉微观结构的变化第54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5.5 冷藏过程中AG、NAG酶活性的变化第57-59页
    3.6 本章小结第59-60页
第四章 冻藏条件下带鱼蛋白氧化相关指标的变化规律及其对质构的影响第60-75页
    4.1 前言第60页
    4.2 材料与仪器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实验材料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主要仪器与试剂第60-61页
    4.3 实验方法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带鱼预处理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肌原纤维蛋白的提取第6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理化指标测定第6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鱼肉TCA可溶性肽含量的测定第6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带鱼质构特性的测定第62页
    4.4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第62页
    4.5 结果与讨论第62-74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冻藏过程中带鱼蛋白氧化情况第62-67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冻藏过程中TCA可溶性肽含量变化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4.5.3 冷藏过程中带鱼质构变化第68-71页
        4.5.4 带鱼蛋白氧化与质构间的线性相关性第71-74页
    4.6 本章小结第74-75页
第五章 不同冻藏条件下带鱼酶活性、蛋白结构及组织结构的变化规律第75-89页
    5.1 前言第75页
    5.2 材料与仪器第75-7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实验材料第75-7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主要仪器与试剂第76-77页
    5.3 实验方法第7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带鱼预处理第7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组织蛋白酶活性的测定第7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带鱼肌肉蛋白的提取和凝胶电泳(SDS-PAGE)第7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圆二色谱的测定第7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5 扫描电镜的样品处理第7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6 AG酶、NAG酶活性的测定第77页
    5.4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第77页
    5.5 结果与讨论第77-87页
        5.5.1 冻藏过程中组织蛋白酶B、B+L及H活性变化第77-79页
        5.5.2 冻藏过程中蛋白的SDS-PAGE分析第79-81页
        5.5.3 冻藏过程中肌原纤维蛋白的圆二色谱分析第81-84页
        5.5.4 冷藏过程中带鱼肌肉微观结构的变化第84-86页
        5.5.5 冻藏过程中AG、NAG酶活性的变化第86-87页
    5.6 本章小结第87-89页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89-91页
    6.1 结论第89-90页
    6.2 展望第90-91页
参考文献第91-101页
附录第101-105页
作者简介第105页

论文共10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分阶段改变蓄水量的存贮模式及蓄热水箱结构的研究
下一篇:集约理论下的寒冷地区商业综合体功能空间的耦合性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