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广韵》外音字的音义演变研究--以“土”部字为例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 引言 | 第10-16页 |
1.1 选题缘由 | 第10页 |
1.2 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.1 研究目的 | 第10页 |
1.2.2 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4页 |
1.3.1 《汉语大字典》注音研究 | 第11-12页 |
1.3.2 语音发展研究 | 第12-13页 |
1.3.3 “土”部字相关研究 | 第13-14页 |
1.4 研究内容 | 第14页 |
1.5 研究方法 | 第14-16页 |
2 “土”部《广韵》外音字的取材分析 | 第16-24页 |
2.1 《汉语大字典》第一卷《广韵》外音字表分析 | 第16-17页 |
2.2 “土”部《广韵》外音字表分析 | 第17-18页 |
2.3 相关韵书及字书介绍 | 第18-24页 |
2.3.1 《广韵》 | 第18-19页 |
2.3.2 《集韵》 | 第19页 |
2.3.3 《五音集韵》 | 第19-20页 |
2.3.4 《古今韵会举要》 | 第20-21页 |
2.3.5 《中原音韵》 | 第21页 |
2.3.6 《洪武正韵》 | 第21-22页 |
2.3.7 《字汇》《字汇补》 | 第22页 |
2.3.8 《音韵阐微》 | 第22-24页 |
3 “土”部《广韵》外音字音义演变分析 | 第24-57页 |
3.1 《广韵》外音见于现代汉语读音的分析 | 第24-34页 |
3.1.1 方言口语的通行 | 第24-27页 |
3.1.2 汉字简繁的改革 | 第27-29页 |
3.1.3 作为异体的借用 | 第29-31页 |
3.1.4 地名用语的施行 | 第31页 |
3.1.5 特定搭配的固着 | 第31-32页 |
3.1.6 语法功能的变音 | 第32-34页 |
3.2 《广韵》外音不见于现代汉语读音的分析 | 第34-51页 |
3.2.1 形近义同字的音义分化 | 第34-41页 |
3.2.2 方言古语词的流通受限 | 第41-42页 |
3.2.3 专有名词指代义的消失 | 第42-45页 |
3.2.4 固定搭配的共同消失 | 第45-47页 |
3.2.5 多音同义字音义的合并 | 第47-48页 |
3.2.6 形近音似字的临时借用 | 第48-49页 |
3.2.7 意义不再使用而消失 | 第49-51页 |
3.3 《广韵》音消失探因 | 第51-56页 |
3.3.1 《广韵》音下同音同义字的取代 | 第51-53页 |
3.3.2 《广韵》音下国别地名义的消失 | 第53-54页 |
3.3.3 《广韵》音作为方言用语的局限 | 第54-55页 |
3.3.4 《广韵》音与音异义同读音的合并 | 第55-56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56-57页 |
4 结语 | 第57-60页 |
4.1 本文研究小结 | 第57-58页 |
4.2 研究的创新点 | 第58页 |
4.3 存在问题及展望 | 第58-60页 |
致谢 | 第60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67页 |
附录 | 第67-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