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引言 | 第9-20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8页 |
1.2.1 汽车温差发电技术研究现状 | 第10-15页 |
1.2.2 集成式车载温差发电装置研究现状 | 第15-16页 |
1.2.3 消声器研究现状 | 第16-18页 |
1.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| 第18-20页 |
第2章 融合消声功能的温差发电装置理论 | 第20-31页 |
2.1 温差发电效应基本理论 | 第20-21页 |
2.2 汽车尾气温差发电装置组成 | 第21-26页 |
2.3 温差发电装置热交换器传热理论 | 第26-27页 |
2.4 消声理论 | 第27-30页 |
2.4.1 声波数学模型 | 第27-28页 |
2.4.2 消声器分类与结构 | 第28-29页 |
2.4.3 消声装置声学性能评价指标 | 第29-30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0-31页 |
第3章 融合消声功能的温差发电装置数值分析 | 第31-46页 |
3.1 融合消声功能的汽车尾气温差发电装置建模 | 第31-35页 |
3.1.1 尾气温差发电装置热交换器与消声器一体化设计 | 第31-33页 |
3.1.2 融合消声功能的汽车尾气温差发电装置结构方案 | 第33-35页 |
3.2 集成式热交换器热流场分析 | 第35-43页 |
3.2.1 数值分析基础 | 第35-37页 |
3.2.2 仿真模型网格划分 | 第37-39页 |
3.2.3 边界条件设定 | 第39-40页 |
3.2.4 仿真结果分析 | 第40-43页 |
3.3 集成式热交换器声场分析 | 第43-45页 |
3.3.1 声学有限元法 | 第43页 |
3.3.2 网格与边界条件设置 | 第43-44页 |
3.3.3 仿真结果分析 | 第44-45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45-46页 |
第4章 集成式温差发电装置实验及热电性能评估 | 第46-54页 |
4.1 集成式热交换器实验研究 | 第46-50页 |
4.1.1 台架实验条件 | 第46-47页 |
4.1.2 实验过程 | 第47-48页 |
4.1.3 实验结果与仿真验证 | 第48-50页 |
4.2 融合消声功能的温差发电装置热电性能评估 | 第50-53页 |
4.2.1 温差发电模块输出功率数学模型 | 第51-52页 |
4.2.2 融合消声功能的温差发电装置热电性能评估 | 第52-53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53-54页 |
第5章 消声元件对温差发电装置热流场影响分析及优化 | 第54-64页 |
5.1 优化设计及实验方法简介 | 第54-56页 |
5.2 集成式热交换器优化建模 | 第56-58页 |
5.2.1 集成式热交换器热流场评价指标 | 第56-57页 |
5.2.2 优化模型建立 | 第57-58页 |
5.3 计算结果分析及优化 | 第58-63页 |
5.3.1 计算结果分析 | 第58-61页 |
5.3.2 集成式热交换器多目标优化 | 第61-62页 |
5.3.3 优化方案声场检验 | 第62-63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63-64页 |
第6章 结论 | 第64-66页 |
6.1 研究总结 | 第64-65页 |
6.2 研究展望 | 第65-66页 |
致谢 | 第66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71页 |
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 | 第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