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s | 第4-6页 |
引言 | 第6-7页 |
一、人格教育研究的背景 | 第7-10页 |
(一) 问题的提出 | 第7-8页 |
(二) 人格教育的历史渊源 | 第8-9页 |
(三) 人格教育的理论假说 | 第9-10页 |
二、人格教育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实现的途径 | 第10-22页 |
(一) 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人格的影响 | 第11-13页 |
1、历史教师的仪容仪表是历史教师人格的最外在反映 | 第11-12页 |
2、中学历史教师应该由重视理性活动向“两性”并重转变 | 第12页 |
3、历史教师应该由勤奋型向科研型转变 | 第12-13页 |
4、历史教师要由专一型向多元型转变 | 第13页 |
(二) 构建历史课堂教学情境健全学生人格 | 第13-22页 |
1、历史课堂教学与人格教育的关系 | 第13-14页 |
2、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 | 第14-17页 |
3、通过课合作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 | 第17-20页 |
4、通过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 | 第20-22页 |
5、深入剖析历史教材,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| 第22页 |
三、人格教育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方面的问题与建议 | 第22-24页 |
(一) 新课改下关于高中历史教科书定位的问题与建议 | 第22-23页 |
(二) 探究性课堂中应注意的问题与建议 | 第23-24页 |
1、教学目标要明确 | 第23页 |
2、不能为了探究而探究 | 第23页 |
3、选好切入点,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能力 | 第23-24页 |
四、研究结论 | 第24-25页 |
注释、参考文献 | 第25-27页 |
致谢 | 第27-2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