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目的论比较《告别有情天》的字幕与配音翻译策略异同
摘要 | 第3-4页 |
英文摘要 | 第4页 |
致谢 | 第5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2页 |
1.1. 引言 | 第8页 |
1.2. 研究背景 | 第8-10页 |
1.3. 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4. 研究方法 | 第11-12页 |
第二章 文献综述 | 第12-24页 |
2.1. 视听翻译定义 | 第12-13页 |
2.2. 视听翻译研究在国际发展 | 第13-14页 |
2.3. 视听翻译研究在国内发展 | 第14-15页 |
2.4. 字幕与配音制作过程 | 第15-19页 |
2.5. 目的论 | 第19-24页 |
2.5.1. 目的原则 | 第21页 |
2.5.2. 连贯原则 | 第21-22页 |
2.5.3. 忠实原则 | 第22-24页 |
第三章 《告别有情天》字幕与配音翻译策略异同 | 第24-40页 |
3.1. 《告別有情天》剧情 | 第24页 |
3.2. 《告别有情天》字幕本与配音本策略统计 | 第24-25页 |
3.3. 配音与字幕翻译频次比较 | 第25-26页 |
3.4. 词汇层面 | 第26-32页 |
3.4.1. 人称代词 | 第27-30页 |
3.4.2. 语气词 | 第30-31页 |
3.4.3. 逻辑连词 | 第31-32页 |
3.5. 句子层面 | 第32-36页 |
3.5.1. 音画同步 | 第32-36页 |
3.6. 语篇层面 | 第36-40页 |
第四章 结论 | 第40-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3-45页 |
附录 《告别有情天》配音本和字幕本对比(节选) | 第45-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