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公路运输论文--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--交通工程与交通管理论文--交通系统论文

高速公路驾驶员工作负荷的多线形影响因素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第1章 绪论第9-16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背景第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9-10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研究现状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国内外文献研究现状评述第13页
    1.3 研究内容第13-14页
    1.4 技术路线第14-16页
第2章 驾驶员工作负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第16-28页
    2.1 驾驶员的工作负荷第16-17页
    2.2 驾驶员的生理指标与工作负荷第17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驾驶员的生理指标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驾驶员生理指标与工作负荷之间的联系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驾驶员心率增长率与工作负荷之间的联系第19-21页
    2.3 道路线形指标与驾驶员工作负荷第21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平曲线半径与驾驶员工作负荷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圆曲线长度与驾驶员工作负荷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缓和曲线长度与驾驶员工作负荷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坡度与驾驶员工作负荷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车道宽度与驾驶员工作负荷第24-25页
    2.4 运行速度差与驾驶员心率增长率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运行速度差与工作负荷之间的联系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速度差与心率增长率之间的联系第26-27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27-28页
第3章 驾驶员工作负荷实验第28-39页
    3.1 实验目的和实验方法第28页
    3.2 模拟驾驶舱实验第28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实验步骤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实验人员和车辆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实验路段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实验设备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实验注意事项第32页
    3.3 实地测量实验第32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实验步骤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实验人员和车辆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实验路段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实验设备第35页
    3.4 实验数据的预处理第35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GPS数据的处理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模拟车辆位置数据的处理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驾驶员心率数据的处理第37-38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38-39页
第4章 驾驶员工作负荷的道路线形多影响因素分析第39-51页
    4.1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驾驶员工作负荷影响因素第39-42页
    4.2 驾驶员工作负荷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第42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构建神经网络模型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预测结果分析第44-46页
    4.3 驾驶员工作负荷的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第46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构建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预测结果分析第48-49页
    4.4 两种模型预测精度的比较第49-50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50-51页
第5章 案例分析第51-57页
    5.1 京珠北高速公路案例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京珠北高速公路概况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京珠北高速公路的驾驶员工作负荷评价第52-53页
    5.2 潮惠高速公路案例第53-5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潮惠高速公路概况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潮惠高速公路的驾驶员工作负荷评价第54-56页
    5.3 本章小结第56-57页
结论第57-58页
参考文献第58-62页
附录第62-67页
    附录1实验表格第62-63页
    附录2神经网络模型的MATLAB代码第63-64页
    附录3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的MATLAB代码第64-67页
致谢第67页

论文共6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企业内部创业诊断--以上海汽车变速器公司商用车事业部为例
下一篇:车辆网络应急信息发布机制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