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1章 导论 | 第8-18页 |
1.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| 第8-9页 |
1.1.1 理论意义 | 第8-9页 |
1.1.2 现实意义 | 第9页 |
1.2 文献综述 | 第9-16页 |
1.2.1 国内关于美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文献研究 | 第9-14页 |
1.2.2 国外关于“9·11”后美国爱国主义教育的文献研究 | 第14-16页 |
1.3 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| 第16-18页 |
1.3.1 主要内容 | 第16-17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7-18页 |
第2章 美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追溯 | 第18-25页 |
2.1 不同历史阶段美国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 | 第18-21页 |
2.1.1 建国初期——对新制度的认可 | 第18-19页 |
2.1.2 两次世界大战前后——对国家荣誉的崇拜 | 第19-20页 |
2.1.3 冷战时期——意识形态的较量 | 第20-21页 |
2.2 重大灾难与战争对爱国主义的激发 | 第21-25页 |
2.2.1 灾难与战争是爱国主义的催化剂 | 第21-23页 |
2.2.2 美国政府刻意操控的反恐战争 | 第23-25页 |
第3章 “9·11”后美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构建与实施 | 第25-34页 |
3.1 “9·11”对美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产生深刻影响 | 第25-26页 |
3.2 “9·11”后美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建构 | 第26-29页 |
3.2.1 确保国家安全,重塑美国认同,培养责任公民 | 第26-27页 |
3.2.2 强制爱国主义与民主爱国主义 | 第27-29页 |
3.3 “9·11”后美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 | 第29-34页 |
3.3.1 政府主导,多方配合 | 第30-31页 |
3.3.2 软硬兼施,无孔不入 | 第31-34页 |
第4章 “9·11”后美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特点及趋势 | 第34-43页 |
4.1 “9·11”后美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特点 | 第34-40页 |
4.1.1 目标明确:重塑民族认同、国家认同和政治认同 | 第35-38页 |
4.1.2 多管齐下: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并重 | 第38-39页 |
4.1.3 爱国主义的民族主义化倾向 | 第39-40页 |
4.2 “9·11”后美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趋势 | 第40-43页 |
4.2.1 势头有增无减 | 第40-41页 |
4.2.2 逐步回归理性 | 第41-43页 |
第5章 “9·11”后美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| 第43-48页 |
5.1 理直气壮、高度自信的教育态度 | 第43-44页 |
5.2 潜移默化、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 | 第44-46页 |
5.3 坚持理性爱国,避免民族主义化倾向 | 第46-48页 |
第6章 结论 | 第48-5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0-54页 |
致谢 | 第54-56页 |
个人简历 | 第56-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