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5页 |
1.1 课题研究背景 | 第8-12页 |
1.2 有机朗肯循环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| 第12-14页 |
1.3 本文主要内容 | 第14-15页 |
第二章 径流式汽轮机优化设计 | 第15-28页 |
2.1 径流式汽轮机的特点 | 第15-16页 |
2.2 径流式汽轮机的工作原理 | 第16-19页 |
2.3 径流式汽轮机热力设计 | 第19-25页 |
2.4 计算程序 | 第25-27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27-28页 |
第三章 径流式汽轮机结构及等熵效率变化规律 | 第28-39页 |
3.1 压比 P r及绝热指数 k 的计算范围 | 第28-30页 |
3.2 径流式汽轮机结构尺寸及等熵效率变化规律 | 第30-38页 |
3.2.1 计算结果可靠性验证 | 第30-31页 |
3.2.2 无量纲结构尺寸的变化规律 | 第31-34页 |
3.2.3 等熵效率的变化规律 | 第34-38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38-39页 |
第四章 内燃机尾气余热有机朗肯循环优化 | 第39-55页 |
4.1 内燃机余热参数及有机朗肯循环简介 | 第39-40页 |
4.2 有机朗肯循环热力学模型 | 第40-41页 |
4.3 汽轮机等熵效率的二维线性差值 | 第41-43页 |
4.4 适合径流式汽轮机工况及内燃机尾气温度的工质 | 第43-44页 |
4.5 结果及其分析 | 第44-53页 |
4.5.1 不考虑窄点和酸露点约束 | 第44-46页 |
4.5.2 考虑窄点与酸露点约束 | 第46-49页 |
4.5.3 本文方法与传统方法的对比 | 第49-53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53-55页 |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55-57页 |
5.1 本文主要结论 | 第55-56页 |
5.2 后续工作展望 | 第56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60页 |
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| 第60-61页 |
致谢 | 第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