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前言 | 第10-18页 |
一、研究缘起 | 第10-11页 |
二、研究价值 | 第11-12页 |
三、概念界定及文献综述 | 第12-16页 |
(一)概念界定 | 第12-13页 |
(二)国内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究概况 | 第13-16页 |
四、研究设计 | 第16-18页 |
(一)研究目的 | 第16页 |
(二)研究问题 | 第16-17页 |
(三)研究方法 | 第17-18页 |
第一章 河南省X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现状 | 第18-28页 |
一、河南省X中学概况 | 第18页 |
二、课程设置状况 | 第18-20页 |
(一)课程开设情况 | 第18-19页 |
(二)课时安排 | 第19-20页 |
(三)课时被挤占情况 | 第20页 |
三、师资状况 | 第20-22页 |
(一)教师概况 | 第20-21页 |
(二)教师培训情况 | 第21-22页 |
四、课程内容安排 | 第22-24页 |
五、课堂教学 | 第24-26页 |
(一)教学方法 | 第24-25页 |
(二)教学工具 | 第25-26页 |
(三)教学材料 | 第26页 |
六、评估方法 | 第26-28页 |
第二章 城镇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困境与影响因素 | 第28-39页 |
一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取得的成就 | 第28-29页 |
(一)认识到高中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 | 第28页 |
(二)注重心理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工作 | 第28-29页 |
(三)活动形式丰富多彩 | 第29页 |
二、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中面临的困境 | 第29-34页 |
(一)心理健康教育观念滞后 | 第29-30页 |
(二)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管理制度不完善 | 第30-31页 |
(三)专任教师职业认同感和工作积极性低 | 第31页 |
(四)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效率低 | 第31-33页 |
(五)学生寻求心理咨询的渠道不畅通 | 第33-34页 |
三、制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的原因分析 | 第34-39页 |
(一)高考“指挥棒”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影响 | 第34页 |
(二)心理健康教育观念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制约 | 第34-35页 |
(三)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素质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制约 | 第35-37页 |
(四)学校环境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制约 | 第37-39页 |
第三章 城镇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路径探究 | 第39-51页 |
一、正确认识和定位心理健康教育 | 第39-40页 |
(一)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以发展为理念的教育活动 | 第39页 |
(二)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现了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| 第39-40页 |
(三)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独特的教育活动 | 第40页 |
二、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管理 | 第40-42页 |
(一)形成协调工作的管理体系 | 第40-41页 |
(二)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 | 第41-42页 |
三、规范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 | 第42-45页 |
(一)选择适宜的课程内容 | 第42-43页 |
(二)灵活变通的教学方法 | 第43-44页 |
(三)丰富多样的课程形式 | 第44-45页 |
四、培养一支专业化、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 | 第45-47页 |
(一)提高心理教师地位和待遇 | 第45页 |
(二)发展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 | 第45-46页 |
(三)组织教师参与培训 | 第46-47页 |
(四)积极引入校外资源 | 第47页 |
五、加强各方力量之间的联系 | 第47-48页 |
(一)充分利用家长和社区的教育资源 | 第47页 |
(二)发挥班主任积极作用 | 第47-48页 |
(三)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| 第48页 |
六、筹建专门的学校心理咨询室 | 第48-51页 |
(一)心理咨询室的基本设置 | 第48-49页 |
(二)建立师生心理健康档案 | 第49-50页 |
(三)倡导健康的心理咨询观念 | 第50-51页 |
结语 | 第51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5页 |
附录 | 第55-57页 |
致谢 | 第57-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