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 绪论 | 第9-21页 |
1.1 成都客家人和成都方言的概况 | 第9-14页 |
1.1.1 成都的地理位置和交通环境 | 第9页 |
1.1.2 成都市内的居民概况 | 第9-10页 |
1.1.3 成都市内的方言概况 | 第10页 |
1.1.4 成都客家人的分布和特点 | 第10-11页 |
1.1.5 成都客家人的来源和入川的背景 | 第11-12页 |
1.1.6 成都客家方言的研究概况 | 第12-14页 |
1.2 关于被动句的研究和说明 | 第14-21页 |
1.2.1 现代汉语的被动句研究 | 第14-16页 |
1.2.2 关于隐性被动句 | 第16页 |
1.2.3“着”字被动句的研究情况 | 第16-17页 |
1.2.4 本论文研究的相关说明 | 第17-21页 |
2 成都客家方言的源被动句研究 | 第21-47页 |
2.1 显性被动句 | 第21-36页 |
2.1.1 “拿分”被动句的句法特征 | 第21-33页 |
2.1.2 “拿分”被动义的来源 | 第33-34页 |
2.1.3 显性被动句的语用分析 | 第34-36页 |
2.2 隐性被动句 | 第36-47页 |
2.2.1 隐性被动句的成分构成 | 第36-42页 |
2.2.2 隐性被动句的语义和语用分析 | 第42-45页 |
2.2.3 小结 | 第45-47页 |
3 成都客家方言的接触性被动句研究 | 第47-60页 |
3.1 “着”字被动句 | 第47-55页 |
3.1.1 “着”字被成都客家方言吸收作为被动标记的现状和原因 | 第47-52页 |
3.1.2 “着”字被动句的基本句式及其分析 | 第52-55页 |
3.2 “着”字被动句的地域分布 | 第55-56页 |
3.3 “着”和“拿分”的比较 | 第56-58页 |
3.3.1 句法层面的比较 | 第56-58页 |
3.3.2 语用层面的比较 | 第58页 |
3.4 小结 | 第58-60页 |
结论 | 第60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64页 |
致谢 | 第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