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教育论文--教育心理学论文--教学心理学(课堂教育心理学)论文

生态观视阈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一、绪论第11-18页
    (一)选题的缘由和意义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选题的缘由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2.选题的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 (二)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3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国外研究综述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2.国内研究综述第14-16页
    (三)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研究方法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创新之处第17-18页
二、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依据第18-24页
    (一)相关概念界定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生态观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心理健康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3.心理健康教育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4.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20页
    (二)生态观视阈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依据第20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哲学思想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西方生态学理论的基本观点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3.中国传统道家思想中的生态智慧第22-24页
三、生态观视阈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第24-28页
    (一)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与生态观视阈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相互作用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为生态观视阈下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提供基础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生态观视阈下心理健康教育开拓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视野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生态观视阈下心理健康教育创新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第25页
    (二)生态观视阈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第25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,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有利于建设和谐校园软环境,顺利开展教育活动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3.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,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第26-28页
四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“非生态”现状及原因剖析第28-32页
    (一)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“非生态”问题表征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1.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主体单一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2.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多为补救性治疗而发展性较差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生态环境的断层第29页
    (二)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“非生态”的原因剖析第29-32页
        1.传统的教育理念忽视了教育的整体关联性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忽视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动态性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3.轻视了造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环境因素第30-32页
五、生态观视阈下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路第32-46页
    (一)完善生态观视阈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1.系统性原则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2.发展性原则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开放性原则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4.人文性原则第33-34页
    (二)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生态保护层第34-37页
        1.大学生心理健康生态保护层图示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大学生心理健康生态保护层的内涵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3.发挥大学生心理健康生态保护层的作用第35-37页
    (三)形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生态链第37-40页
        1.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生态链的结构简介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生态链的功能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生态链的运行第39-40页
    (四)营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绿色环境第40-46页
        1.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绿色环境的组成要素及作用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绿色环境的营造第42-46页
结语第46-47页
参考文献第47-50页
致谢第50-51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第51-52页

论文共5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感恩干预对提升中学教师幸福感的应用研究
下一篇:多视角下区域人力资本竞争力评价及实证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