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化学工业论文--其他化学工业论文--发酵工业论文--一般性问题论文--发酵工艺论文

枯草芽孢杆菌芽孢萌发缺陷型工程菌的构建

摘要第8-9页
ABSTRACT第9-10页
第1章 绪论第11-23页
    1.1 枯草芽孢杆菌研究概况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枯草芽孢杆菌的基本性质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枯草芽孢杆菌芽孢结构及生理特性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枯草芽孢杆菌的应用第12-13页
    1.2 枯草芽孢杆菌芽孢表面展示系统研究进展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研究背景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芽孢表面展示技术第14-15页
    1.3 芽孢萌发机制的研究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芽孢的萌发过程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萌发剂对芽孢萌发的刺激作用第15-17页
    1.4 重叠延伸PCR技术第17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重叠延伸PCR技术的建立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重叠延伸PCR技术的原理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重叠延伸PCR技术的特点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4.4 重叠延伸PCR技术的应用第20页
    1.5 本课题的立题背景及研究内容第20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立题背景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研究内容第21-23页
第2章 枯草芽孢杆菌高产芽孢发酵条件的研究第23-35页
    2.1 实验材料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实验原料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主要试剂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仪器及设备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试剂配制第24页
    2.2 实验方法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利用单因素试验筛选培养基组分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添加范围的单因素试验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菌落计数方法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设计正交试验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Mn~(2+)浓度对芽孢生成的影响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6 优化培养条件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7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优化后的验证实验第26页
    2.3 结果与讨论第26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培养基组分单因素筛选试验结果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添加范围的单因素试验结果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正交试验结果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Mn~(2+)浓度对芽孢生成的影响结果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培养条件优化结果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6 验证优化后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的实验结果第34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34-35页
第3章 芽孢萌发缺陷型工程菌的构建第35-47页
    3.1 实验材料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实验原料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引物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主要试剂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仪器与设备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5 器具的处理及试剂配制第37页
    3.2 实验方法第37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基因组DNA的提取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质粒的提取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扩增同源臂和抗性标记基因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利用重叠PCR技术扩增重叠敲除片段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重叠敲除片段的酶切和浓缩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6 电转感受态的制备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7 sleB1-kmr敲除片段的电转化及阳性重组菌株鉴定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8 cwlJ1-zeor敲除片段的电转化及阳性重组菌株鉴定第41-42页
    3.3 结果与讨论第42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基因组DNA的提取结果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质粒的提取结果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同源臂及抗性基因的获取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重叠敲除片段的获取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sleB1-kmr敲除片段的电转化及阳性重组菌株鉴定结果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6 cwlJ1-zeor敲除片段的电转化及阳性重组菌株鉴定结果第44-45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45-47页
第4章 芽孢萌发缺陷型工程菌的发酵研究第47-55页
    4.1 实验材料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实验原料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主要试剂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仪器及设备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试剂配制第48页
    4.2 实验方法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B. subtilis 168 ΔsleBΔcwlJ典型生长曲线的测定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B. subtilis 168 ΔsleBΔcwlJ产芽孢能力的测定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B. subtilis 168 ΔsleBΔcwlJ在LB培养基中芽孢萌发测定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B. subtilis 168 ΔsleBΔcwlJ在麦芽糖转化生成海藻糖体系中芽孢萌发测定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不同物质对B. subtilis 168 ΔsleBΔcwlJ芽孢萌发的影响第49-50页
    4.3 结果与讨论第50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B. subtilis 168 ΔsleBΔcwlJ典型生长曲线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B. subtilis 168 ΔsleBΔcwlJ产芽孢能力结果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B. subtilis 168 ΔsleBΔcwlJ在LB培养基中的芽孢萌发结果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B. subtilis 168 ΔsleBΔcwlJ在麦芽糖转化生成海藻糖体系中芽孢萌发测定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不同营养物质对B. subtilis 168 ΔsleBΔcwlJ芽孢萌发的影响第52-53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53-55页
第5章 总结与展望第55-57页
    5.1 总结第55-56页
    5.2 展望第56-57页
参考文献第57-63页
致谢第63-65页
硕士期间主要科研成果第65页

论文共6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金属离子的槐糖脂合成过程中关键酶的初步研究
下一篇:热带假丝酵母pxa1基因敲除及对长链二元酸产量的影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