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部审计参与企业风险管理相关问题研究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 引言 | 第9-16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1.2 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3 文献综述 | 第11-13页 |
1.3.1 国外文献综述 | 第11-12页 |
1.3.2 国内文献综述 | 第12-13页 |
1.4 研究内容 | 第13-14页 |
1.5 研究方法 | 第14-15页 |
1.5.1 文献研究法 | 第14-15页 |
1.5.2 实地分析法 | 第15页 |
1.5.3 案例分析法 | 第15页 |
1.6 创新之处 | 第15-16页 |
2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| 第16-19页 |
2.1 概念 | 第16-17页 |
2.1.1 内部审计 | 第16页 |
2.1.2 风险管理 | 第16-17页 |
2.2 内部审计与企业风险管理的关系 | 第17-19页 |
2.2.1 内部审计是风险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| 第17页 |
2.2.2 风险管理是内部审计的重要工作内容 | 第17-19页 |
3 内部审计参与企业风险管理的动因及其运作步骤 | 第19-29页 |
3.1 内部审计参与企业风险管理的动因 | 第19-22页 |
3.1.1 企业发展竞争需要 | 第19-20页 |
3.1.2 内部审计发展需要 | 第20-21页 |
3.1.3 内部审计参与企业风险管理的独特优势 | 第21-22页 |
3.1.3.1 全面管理企业风险 | 第21-22页 |
3.1.3.2 优于企业其他部门及外部审计 | 第22页 |
3.2 内部审计参与企业风险管理的运作步骤 | 第22-29页 |
3.2.1 评估内部环境 | 第22-24页 |
3.2.2 评估目标设定 | 第24页 |
3.2.3 识别风险事件 | 第24-26页 |
3.2.4 确认风险评估 | 第26-27页 |
3.2.5 检查风险反应 | 第27页 |
3.2.6 评价控制活动 | 第27-28页 |
3.2.7 评价信息与沟通 | 第28页 |
3.2.8 评估风险监控有效性 | 第28-29页 |
4 企业内部审计参与企业风险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| 第29-33页 |
4.1 内部审计目标不明确 | 第29页 |
4.2 内部审计体系有待改进 | 第29-31页 |
4.3 内部审计职能运用不足 | 第31-32页 |
4.4 内部审计队伍水平有待提高 | 第32-33页 |
5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的相关对策 | 第33-38页 |
5.1 明确内部审计目标 | 第33页 |
5.2 完善内部审计体系 | 第33-35页 |
5.2.1 明确企业内部审计依据 | 第34页 |
5.2.2 划定内部审计范围 | 第34页 |
5.2.3 制定内部审计工作流程 | 第34-35页 |
5.3 扩展内部审计职能 | 第35-36页 |
5.4 加强审计队伍建设 | 第36-38页 |
5.4.1 聘用或内部选拔优秀的内部审计人员 | 第36页 |
5.4.2 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交流水平 | 第36页 |
5.4.3 加强内部审计人员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 | 第36-37页 |
5.4.4 培养内部审计人员的创新思维能力 | 第37-38页 |
6 综合案例-内部审计参与企业风险管理 | 第38-42页 |
6.1 Z企业基本情况介绍 | 第38页 |
6.2 Z企业风险控制及内部审计主要情况 | 第38-39页 |
6.3 Z企业内部审计参与企业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| 第39-40页 |
6.3.1 内部审计目标不明确 | 第39-40页 |
6.3.2 内部审计体系有待改进 | 第40页 |
6.3.3 内部审计职能运用不足 | 第40页 |
6.3.4 内部审计队伍水平有待提高 | 第40页 |
6.4 Z企业内部审计参与企业风险管理改进意见 | 第40-42页 |
6.3.1 明确内部审计目标 | 第40-41页 |
6.3.2 调整并规范内部审计体系 | 第41页 |
6.3.3 扩展内部审计职能 | 第41页 |
6.3.4 内部审计队伍水平有待提高 | 第41-42页 |
7 结论与展望 | 第42-44页 |
7.1 本研究总结 | 第42-44页 |
致谢 | 第44-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47页 |
在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| 第47-4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