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绪论 | 第10-19页 |
一、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0-11页 |
二、研究背景与现状 | 第11-15页 |
三、研究的基本思路 | 第15页 |
四、概念界定 | 第15-17页 |
五、研究方法 | 第17-18页 |
六、语料来源 | 第18-19页 |
第一章 缅甸东枝地区华人社会及华文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| 第19-29页 |
第一节 缅甸华人社会的形成与演变 | 第19-23页 |
一、早期缅甸华人社会 | 第19-21页 |
二、战后缅甸华人社会 | 第21-23页 |
第二节 东枝地区的华人社会 | 第23-26页 |
一、东枝地区云南籍华人 | 第24页 |
二、东枝地区福建籍华人 | 第24-25页 |
三、东枝地区福州籍华人 | 第25页 |
四、东枝地区广东籍华人 | 第25-26页 |
第三节 东枝地区华文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| 第26-29页 |
一、东枝地区华文教育发展简史 | 第26-27页 |
二、东枝地区主要华文学校简介 | 第27-29页 |
第二章 调查对象、范围、内容及方法 | 第29-31页 |
第一节 调查对象及范围 | 第29页 |
一、调查对象 | 第29页 |
二、调查范围 | 第29页 |
第二节 调查内容 | 第29-30页 |
第三节 调查方法 | 第30页 |
第四节 调查过程 | 第30-31页 |
第三章 缅甸东枝地区华人汉语使用情况调查统计与描述 | 第31-70页 |
第一节 调查样本基本情况分析 | 第31-37页 |
一、样本年龄背景状况 | 第32-33页 |
二、样本民族背景状况 | 第33-34页 |
三、样本受教育程度背景状况 | 第34-35页 |
四、祖籍样本构成 | 第35-36页 |
五、家庭居住状况样本构成 | 第36-37页 |
第二节 东枝地区华人汉语使用水平调查分析 | 第37-40页 |
一、多数华人会说的第一种语言为汉语 | 第37页 |
二、汉语听、说能力较强 | 第37-39页 |
三、汉字读、写能力有待提高 | 第39-40页 |
第三节 不同场所中的汉语使用情况 | 第40-47页 |
一、家庭环境中的汉语使用情况 | 第40-41页 |
二、华校校园环境中的汉语使用情况 | 第41-44页 |
三、公共场合中的汉语使用情况 | 第44-45页 |
四、对不同场合东枝地区华人汉语使用情况的综合比较分析 | 第45-47页 |
第四节 不同领域中的汉语使用情况 | 第47-68页 |
一、政治领域 | 第48-51页 |
二、经济领域 | 第51-57页 |
三、文化领域 | 第57-68页 |
小结 | 第68-70页 |
第四章 缅甸东枝地区华人汉语使用情况原因分析 | 第70-82页 |
第一节 针对不同场合汉语使用情况的原因分析 | 第70-74页 |
一、华人家庭环境 | 第70页 |
二、华校校园环境 | 第70-72页 |
三、公共场所 | 第72-74页 |
第二节 针对不同领域汉语使用情况的原因分析 | 第74-82页 |
一、政治领域 | 第74-75页 |
二、经济领域 | 第75-78页 |
三、文化领域, | 第78-82页 |
第五章 改善缅甸东枝地区华人汉语使用率的建议 | 第82-94页 |
第一节 针对不同场合汉语使用情况的改善建议 | 第82-87页 |
一、华人家庭环境 | 第82-83页 |
二、华校校园环境 | 第83-85页 |
三、公共场所 | 第85-87页 |
第二节 针对不同领域汉语使用情况的改善建议 | 第87-94页 |
一、政治领域 | 第87页 |
二、经济领域 | 第87-90页 |
三、文化领域 | 第90-94页 |
结语 | 第94-96页 |
一、结语 | 第94-95页 |
二、研究不足 | 第95-96页 |
附录一 | 第96-102页 |
附录二 | 第102-103页 |
附录三 | 第103-10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4-106页 |
致谢 | 第10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