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中等教育论文--各科教学法、教学参考书论文--历史、地理论文--历史论文

初中历史“同课异构”教学实践研究

中文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-5页
绪论第9-17页
    一、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-11页
    二、研究综述第11-15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国外研究综述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国内研究综述第11-15页
    三、研究的内容、方法及创新点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研究内容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研究方法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研究创新点第15-17页
第一章 “同课异构”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分析第17-24页
    第一节 “同课异构”的相关概念和基本理论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关于“同课异构”定义的界定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“同课异构”教学实践活动的涵义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“同课异构”的基本类型和操作流程第18-19页
    第二节 “同课异构”教学实践的理论依据第19-24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教育的互动理论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建构主义理论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教师同伴互助观点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教育比较研究法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五、教师专业成长观点第22-24页
第二章 广南县初中历史“同课异构”教学实践分析第24-43页
    第一节 广南县初中历史教学实践的现状调查及分析第24-30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调查的目的和对象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调查的方法和内容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调查结果分析第25-30页
    第二节 初中历史“同课异构”的教学实践案例分析第30-4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《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》“同课异构”教学案例分析第30-36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《社会生活的变化》“同课异构”实践案例分析第36-43页
第三章 初中历史“同课异构”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43-51页
    第一节 初中历史“同课异构”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第43-46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教师教学实践参与度比较低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教学实践过程比较紊乱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学生的主体性未能充分体现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教师的反思意识比较淡薄第45-46页
    第二节 初中历史“同课异构”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46-51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多层面原因造成教师参与度低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教师缺乏终身学习的理念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教育教学理念学习运用不够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教师反思机制未形成第50-51页
第四章 完善初中历史“同课异构”实践问题的建议第51-59页
    第一节 多途径转变观念来提升教师参与度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国家继续“深化改革”,提高学科地位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学校“搭平台建机制”,重塑积极实践氛围第52-53页
    第二节 规范教学活动过程,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第53-56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教师应养成研读课标的习惯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教师需增强对教材的分析能力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提升教师课堂教学实践水平第55-56页
    第三节 深化新课改理念,突出学生主体性第56-57页
    第四节 营造良好的反思环境,以反思促进教师发展第57-59页
结语第59-60页
参考文献第60-64页
附录第64-81页
    附录一 广南县“同课异构”教学实践调查问卷第64-66页
    附录二 广南县“同课异构”教学实践访谈记录表第66-67页
    附录三 《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》“同课异构”教学案例第67-79页
    附录四“同课异构”听课对比记录表第79-81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第81-82页
致谢第82页

论文共8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边疆多民族地区农村小学《品德与社会》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
下一篇: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管理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