规整电路的半自动物理实现与优化
摘要 | 第9-10页 |
ABSTRACT | 第10-11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16页 |
1.1 课题研究背景 | 第12页 |
1.2 相关研究 | 第12-14页 |
1.3 论文主要工作及意义 | 第14页 |
1.4 论文组织结构 | 第14-16页 |
第二章 半自动物理实现方法 | 第16-30页 |
2.1 规整电路半自动物理实现的优势 | 第16-17页 |
2.2 半自动物理优化方法流程 | 第17-29页 |
2.2.1 物理设计方法概述 | 第17-20页 |
2.2.2 确定电路实现策略 | 第20-21页 |
2.2.3 提取电路规整性 | 第21-25页 |
2.2.4 规整电路手工布局 | 第25-29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29-30页 |
第三章 数据通路半自动物理实现与优化 | 第30-52页 |
3.1 数据通路优化策略 | 第30-34页 |
3.1.1 数据通路的位片结构 | 第30-32页 |
3.1.2 数据通路中地址部件结构 | 第32-33页 |
3.1.3 地址部件优化策略 | 第33-34页 |
3.2 地址部件位片结构提取 | 第34-41页 |
3.2.1 操作数选择电路设计与优化 | 第34-37页 |
3.2.2 移位器电路设计与优化 | 第37-38页 |
3.2.3 结果选择电路设计与优化 | 第38-39页 |
3.2.4 位片的划分 | 第39-41页 |
3.3 地址部件半自动物理实现 | 第41-48页 |
3.3.1 地址部件布图规划 | 第41-42页 |
3.3.2 确定手工布局单元 | 第42-43页 |
3.3.3 操作数选择电路的手工布局 | 第43-47页 |
3.3.4 结果选择电路的手工布局 | 第47-48页 |
3.3.5 半自动物理实现过程中的布线 | 第48页 |
3.4 全自动物理实现与性能对比 | 第48-50页 |
3.4.1 工具自动实现地址部件物理设计 | 第48-49页 |
3.4.2 性能对比 | 第49-50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50-52页 |
第四章 开关矩阵半自动物理实现与优化 | 第52-66页 |
4.1 二维矩阵规整结构优化策略 | 第52-54页 |
4.1.1 二维矩阵的规整结构 | 第52-53页 |
4.1.2 开关矩阵结构 | 第53-54页 |
4.2 开关矩阵电路设计 | 第54-57页 |
4.2.1 译码逻辑电路设计 | 第54-55页 |
4.2.2 选择开关电路设计 | 第55-56页 |
4.2.3 时钟树电路设计 | 第56-57页 |
4.3 开关矩阵的半自动化物理实现 | 第57-62页 |
4.3.1 开关矩阵布图规划 | 第58-59页 |
4.3.2 译码阵列手工布局 | 第59-60页 |
4.3.3 开关阵列手工布局 | 第60-62页 |
4.3.4 与布局相结合的手动时钟树设计 | 第62页 |
4.4 开关矩阵全自动物理实现与性能对比 | 第62-65页 |
4.4.1 开关矩阵自动布局布线物理实现 | 第62-63页 |
4.4.2 性能对比 | 第63-65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65-66页 |
第五章 结束语 | 第66-68页 |
5.1 工作总结 | 第66-67页 |
5.2 工作展望 | 第67-68页 |
致谢 | 第68-7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0-73页 |
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| 第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