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轻工业、手工业论文--食品工业论文--一般性问题论文--基础科学论文--食品化学论文

大豆蛋白—葡聚糖共价复合物的分级分离及性能研究
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8页
第一章 绪论第13-25页
    1.1 引言第13页
    1.2 大豆蛋白第13-14页
    1.3 葡聚糖第14-15页
    1.4 多糖对蛋白质的共价修饰第15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反应机理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反应方法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功能特性第17-19页
    1.5 大分子拥挤体系第19-20页
    1.6 纳米颗粒在食品中的应用第20-22页
    1.7 本课题研究目的、意义和主要内容第22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7.1 立题依据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7.2 主要研究内容第23-25页
第二章 大豆 7S球蛋白-葡聚糖糖基化产物的分级分离制备研究第25-35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25-26页
    2.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实验材料与试剂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实验仪器第26-27页
    2.3 实验方法第27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大豆 7S球蛋白的制备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大豆 7S球蛋白蛋白含量测定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大豆 7S球蛋白糖基化产物的制备及分级分离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SDS-PAGE分析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接枝度的测定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6 内置荧光光谱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7 高效液相色谱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8 统计分析第29-30页
    2.4 结果分析第30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SDS-PAGE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接枝度(DG)的测定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内置荧光光谱分析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分子量分布第33-34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34-35页
第三章 大豆 7S球蛋白-葡聚糖分级分离糖基化产物的物化表征第35-50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35页
    3.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实验材料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主要试剂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仪器设备第36-37页
    3.3 实验方法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大豆 7S球蛋白的制备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大豆 7S球蛋白蛋白含量测定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大豆 7S球蛋白糖基化产物的制备及分级分离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巯基含量的测定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浊度测定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6 动态光散射(DLS)粒度测量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7 原子力显微镜(AFM)观察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8 表面疏水性指数(H0)测定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9 圆二色光谱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0 电位滴定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1 统计分析第39页
    3.4 结果分析第39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巯基含量分析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表面疏水性分析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蛋白质二级结构变化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5 浊度分析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6 Zeta电位分析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7 粒径及形貌学分析第46-48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48-50页
第四章 糖基化产物包埋姜黄素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乳化性质的研究第50-68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50-51页
    4.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实验材料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实验试剂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实验设备第51-52页
    4.3 实验方法第52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大豆蛋白的提取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大豆蛋白糖基化产物的制备及分级分离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SDS-PAGE分析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分子量的分布测定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乳液的制备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6 pH对不同条件分级分离糖基化产物稳定乳液的性质的影响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7 离子强度对不同条件分级分离糖基化产物稳定乳液的性质的影响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8 热处理对不同条件分级分离糖基化产物稳定乳液的性质的影响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9 乳析稳定性的测定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0 姜黄素纳米颗粒的制备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1 复合纳米颗粒中姜黄素荷载率的测定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2 纳米颗粒的抗氧化活性分析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3 纳米颗粒粒度分布及Zeta-电位分析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4 纳米颗粒微观结构的分析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5 统计分析第55-56页
    4.4 结果分析第56-6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SDS-PAGE分析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分子量分布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pH对不同条件分级分离糖基化产物稳定乳液的性质的影响第58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离子强度对不同条件分级分离糖基化产物稳定乳液的性质的影响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4.4.5 热处理对不同条件分级分离糖基化产物稳定乳液的性质的影响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4.6 荷载量的测定第62-6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7 DPPH.清除率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4.4.8 SEM分析第65-66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66-68页
结论与展望第68-71页
    1.结论第68-69页
    2.论文创新之处第69页
    3.展望第69-71页
参考文献第71-81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1-82页
致谢第82-83页
附件第83页

论文共8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低频与Theta节律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帕金森病运动症状改善的临床研究
下一篇:子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30例临床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