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教育论文--电化教育论文--计算机化教学论文

初中数学课后补偿型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研究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-5页
第1章 绪论第8-14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8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时代的发展促进教育的变革第8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数学课程改革对教育的新要求第8-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网络环境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可能第9-11页
    1.2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研究内容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研究方法第12-13页
    1.3 研究意义与目的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意义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目的第13-14页
第2章 微课程相关研究与理论基础第14-24页
    2.1 国内外关于微课程的研究现状第14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国外研究现状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国内研究现状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国内实践现状——基于学生的调查第17-20页
    2.2 微课程的概念、形式及特点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微课程的概念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微课程的形式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微课程的特点第21-22页
    2.3 理论基础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非正式学习理论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细化理论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自主学习理论第23-24页
第3章 数学课后补偿型微课程设计过程的一般分析第24-33页
    3.1 数学课后补偿型微课程的概念界定第24页
    3.2 数学课后补偿型微课程的分类及功能第24-27页
    3.3 数学课后补偿型微课程的设计过程分析第27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数学课后补偿型微课程的选题原则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数学课后补偿型微课程的内容设计第29-30页
    3.4 数学课后补偿型微课程的设计原则第30-33页
第4章 数学课后补偿型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第33-50页
    4.1 数学课后补偿型微课程的案例分析第33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易错点解析的微课程的设计与案例分析第33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拓展提升型微课程的设计与案例分析第38-44页
    4.2 数学课后补偿型微课程的应用调查分析与总结第44-50页
第5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50-52页
    5.1 研究结论第50-51页
    5.2 研究局限与展望第51-52页
附录A第52-55页
附录B第55-65页
参考文献第65-68页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68-69页
致谢第69页

论文共6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高中生数学问题提出能力及其与数学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
下一篇:意志力对高中生数学学习影响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