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学生学习困难干预的个案研究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研究背景 | 第11-13页 |
1.1 研究的缘由 | 第11页 |
1.2 学习困难研究的必要性 | 第11-13页 |
第2章 文献综述与研究意义 | 第13-25页 |
2.1 文献综述 | 第13-19页 |
2.1.1 学习困难的定义 | 第13页 |
2.1.2 学习困难的鉴别 | 第13-14页 |
2.1.3 学习困难的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2.1.4 学习困难的原因 | 第15-16页 |
2.1.5 学习困难的干预 | 第16-19页 |
2.2 学习困难干预的理论基础 | 第19-22页 |
2.3 本研究的意义 | 第22-25页 |
2.3.1 理论意义 | 第22页 |
2.3.2 实践意义 | 第22-25页 |
第3章 研究设计 | 第25-33页 |
3.1 研究目的 | 第25页 |
3.2 设计思路 | 第25-26页 |
3.3 研究工具 | 第26-27页 |
3.3.1《学习障碍筛查量表》 | 第26页 |
3.3.2《联合型瑞文测验》 | 第26-27页 |
3.4 被试 | 第27页 |
3.5 研究步骤 | 第27-31页 |
3.5.1 建立关系 | 第27-28页 |
3.5.2 资料收集过程 | 第28-29页 |
3.5.3 拟干预方案 | 第29-31页 |
3.5.4 干预效果评价 | 第31页 |
3.6 研究中的伦理道德 | 第31-33页 |
第4章 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分析及干预 | 第33-69页 |
4.1 个案一:甲 | 第33-46页 |
4.1.1 被试来源 | 第33页 |
4.1.2 被试背景信息 | 第33页 |
4.1.3 学习困难的鉴别 | 第33-34页 |
4.1.4 资料整理与原因分析 | 第34-40页 |
4.1.5 干预 | 第40-43页 |
4.1.6 干预效果评估 | 第43-44页 |
4.1.7 研究结果 | 第44-46页 |
4.2 个案二:乙 | 第46-67页 |
4.2.1 被试选择 | 第46-47页 |
4.2.2 被试背景信息 | 第47页 |
4.2.3 学习困难的鉴别 | 第47-48页 |
4.2.4 资料整理与原因分析 | 第48-55页 |
4.2.5 干预 | 第55-62页 |
4.2.6 干预效果评估 | 第62-65页 |
4.2.7 研究结果 | 第65-67页 |
4.3 本研究的信效度 | 第67-68页 |
4.4 研究结论 | 第68-69页 |
第5章 讨论 | 第69-73页 |
5.1 影响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 | 第69页 |
5.2 关于学习困难干预的建议 | 第69-73页 |
5.2.1 对家长的建议 | 第69-70页 |
5.2.2 对学校和老师的建议 | 第70-71页 |
5.2.3 对学生的建议 | 第71页 |
5.2.4 干预层次建议 | 第71-73页 |
第6章 研究反思 | 第73-75页 |
6.1 研究意义反思 | 第73页 |
6.2 研究结果反思 | 第73页 |
6.3 干预过程反思 | 第73-74页 |
6.4 干预效果反思 | 第74-75页 |
第7章 研究不足和展望 | 第75-7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7-81页 |
附录 | 第81-87页 |
附录 1:《联合型瑞文测验》 | 第81-82页 |
附录 2:《学习障碍筛查量表》 | 第82-83页 |
附录 3:《访谈提纲》 | 第83-84页 |
附录 4:图 | 第84-87页 |
致谢 | 第8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