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5页 |
1.1 研究背景、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1.3 研究内容、研究方法及研究路线 | 第12-13页 |
1.4 研究特色与不足 | 第13-15页 |
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| 第15-22页 |
2.1 相关概念的界定 | 第15-16页 |
2.1.1 教育共同体的基本概念 | 第15页 |
2.1.2 优质教育资源均等化概述 | 第15-16页 |
2.2 创建教育共同体的相关理论基础 | 第16-19页 |
2.2.1 公共产品理论 | 第16-17页 |
2.2.2 教育公平理论 | 第17-18页 |
2.2.3 公共管理理论 | 第18-19页 |
2.3 教育共同体的适用性 | 第19-22页 |
2.3.1 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意义 | 第19页 |
2.3.2 通过联盟办学促进教育资源共享的政策依据 | 第19-20页 |
2.3.3 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均等化是政府治理目标 | 第20-22页 |
第三章 国外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等化经验借鉴 | 第22-26页 |
3.1 美国教育资源均等化经验分析 | 第22-23页 |
3.1.1 美国教育资源均等化现状 | 第22-23页 |
3.1.2 美国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均等化的措施 | 第23页 |
3.2 芬兰教育资源均等化经验分析 | 第23-24页 |
3.2.1 芬兰教育资源均等化现状 | 第23-24页 |
3.2.2 芬兰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均等化的措施 | 第24页 |
3.3 英国优质教育资源均等化经验分析 | 第24-26页 |
3.3.1 英国优质教育资源均等化现状 | 第24-25页 |
3.3.2 英国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均等化的措施 | 第25-26页 |
第四章 淄博市创建教育共同体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均等化的实证分析 | 第26-47页 |
4.1 淄博市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现状及进程 | 第26-34页 |
4.1.1 淄博市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基本情况 | 第26-28页 |
4.1.2 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主要措施 | 第28-29页 |
4.1.3 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29-32页 |
4.1.4 教育均衡发展的相关系数分析 | 第32-33页 |
4.1.5 优质教育资源不均衡历史原因探析 | 第33-34页 |
4.2 淄博市创建教育共同体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均等化的实践 | 第34-42页 |
4.2.1 桓台县城乡教育区域共同体的实践及成效 | 第34-36页 |
4.2.2 跨地市学校合作共同体的实践 | 第36-37页 |
4.2.3 高青县“义务教育学区制”的实践 | 第37页 |
4.2.4 周村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实践 | 第37-38页 |
4.2.5 政府主导建立城乡教师共同体的实践 | 第38-42页 |
4.3 教育共同体的创建模式及实践形态研究 | 第42-47页 |
4.3.1 教育共同体的创建模式及其特点 | 第42-45页 |
4.3.2 教育共同体的实践形态及其特点 | 第45-47页 |
第五章 创建教育共同体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均等化的对策建议 | 第47-52页 |
5.1 发挥政府部门顶层设计和政策导向作用 | 第47-48页 |
5.2 建立健全教育共同体内部有效工作机制 | 第48页 |
5.3 提升对教育共同体运行和发展的考核力 | 第48-49页 |
5.4 构建教育共同体成员间互动合作的关系 | 第49-50页 |
5.5 加大教育共同体活动中的政府投入保障 | 第50页 |
5.6 加大教育共同体创建先进经验推广力度 | 第50-52页 |
结论 | 第52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6页 |
致谢 | 第56-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