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4页 |
1.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1.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| 第12-13页 |
1.4 基本的结论 | 第13-14页 |
第二章 社会治理及妇女组织的参与 | 第14-25页 |
2.1 社会治理及其改革 | 第14-17页 |
2.1.1 我国社会治理的基本历程和现状 | 第14-15页 |
2.1.2 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需要通过改革创新而实现现代化 | 第15-16页 |
2.1.3 社会治理改革的重点是要由多元共管向多元善治推进 | 第16-17页 |
2.2 国内外妇女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情况 | 第17-21页 |
2.2.1 妇女组织深入参与社会治理的必要性 | 第17页 |
2.2.2 国外妇女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基本情况 | 第17-18页 |
2.2.3 我国妇女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情况 | 第18页 |
2.2.4 临淄区妇女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情况 | 第18-21页 |
2.3 妇联参与社会治理的基本定位 | 第21-25页 |
2.3.1 基本任务是维护妇女合法权益 | 第21-23页 |
2.3.2 基本理念是促进实现男女平等 | 第23页 |
2.3.3 基本方式是充分运用法治手段 | 第23-25页 |
第三章 妇联参与社会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| 第25-33页 |
3.1 妇联参与社会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| 第25-30页 |
3.1.1 妇女总体素质有待提高,参与社会治理基础不牢 | 第25-27页 |
3.1.2 妇女参政意识仍然欠缺,实施社会管理的动力不大 | 第27-28页 |
3.1.3 妇女权益保障缺乏合力,妇联势单力薄需要有力支持 | 第28-30页 |
3.2 妇联参与社会治理作用难发挥的深层次原因 | 第30-33页 |
3.2.1 观念束缚,阻力强大 | 第30页 |
3.2.2 历练不够,动力不足 | 第30-31页 |
3.2.3 机制不全,推力不大 | 第31-33页 |
第四章 妇联参与社会治理的模式研究 | 第33-45页 |
4.1 协助政府实施公共管理 | 第33-36页 |
4.1.1 通过培训提高妇女参政议政意识 | 第34-35页 |
4.1.2 组织妇女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 | 第35页 |
4.1.3 支持并协同各类社会组织参与治理社会 | 第35-36页 |
4.2 组织妇女参与市场经济 | 第36-39页 |
4.2.1 切实提高妇女经济发展能力 | 第36-37页 |
4.2.2 全力支持妇女努力爱岗敬业 | 第37-38页 |
4.2.3 积极鼓励妇女大胆务实创业 | 第38-39页 |
4.3 引导妇女建设文明社会 | 第39-40页 |
4.3.1 引导建设文明家庭 | 第39页 |
4.3.2 引导建设文明社区 | 第39-40页 |
4.3.3 引导建设文明行业 | 第40页 |
4.4 促进妇女持续健康发展 | 第40-42页 |
4.4.1 促进妇女个体发展 | 第41页 |
4.4.2 促进妇女社团发展 | 第41-42页 |
4.5 支持妇女维护自身权益 | 第42-45页 |
4.5.1 协力反对家庭暴力,维护妇女基本尊严 | 第42-44页 |
4.5.2 协力救助困难妇女,保证妇女基本生活 | 第44-45页 |
第五章 妇联参与社会治理的机制研究 | 第45-51页 |
5.1 融合社会共治体系,形成联动共享维权机制 | 第45-47页 |
5.1.1 争取各方支持,形成全社会保护妇女权益的机制 | 第45-46页 |
5.1.2 主动积极参与,融入与妇女相关各项工作之中 | 第46-47页 |
5.2 创新社会治理方式,构建务实高效运行机制 | 第47-49页 |
5.2.1 推行项目化管理,提升维权效能 | 第47-48页 |
5.2.2 实行网格化管理,提高服务效能 | 第48-49页 |
5.3 加强妇联自身建设,提高参与治理能力 | 第49-51页 |
5.3.1 加强队伍建设,提高业务素质 | 第49-50页 |
5.3.2 加强阵地建设,提高信息化程度 | 第50-51页 |
第六章 结论 | 第51-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55页 |
致谢 | 第55-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