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2-3页 |
ABSTRACT | 第3页 |
中文文摘 | 第4-9页 |
绪论 | 第9-15页 |
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研究目标 | 第9-10页 |
第二节 研究现状 | 第10-13页 |
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 | 第13-15页 |
第一章 基于行知言三域理论的“偏偏”语义分析 | 第15-21页 |
第一节 “偏偏一的三个义项与三类情态意义的对应分析 | 第15-17页 |
一、“偏偏”义项1表示“故意态”,属于“行域” | 第15页 |
二、“偏偏”义项2表示“意外态”,属于“知域” | 第15-16页 |
三、“偏偏”义项3表示“例外态”,属于“知域” | 第16-17页 |
第二节 “偏偏”的义项3单独设立的语义分析 | 第17-18页 |
第三节 三个义项共存现象 | 第18-21页 |
第二章 “偏偏”的句法特征分析 | 第21-29页 |
第一节 “偏偏”表义与句法位置的关系 | 第21-22页 |
第二节 不同动词作谓语时“偏偏”句的句法特征 | 第22-25页 |
一、判断动词“是”作谓语的“偏偏”句 | 第22-23页 |
二、能愿动词作谓语的“偏偏”句 | 第23页 |
三、心理动词作谓语的“偏偏”句 | 第23页 |
四、“偏偏”位于动词“有”前的例句分析 | 第23-24页 |
五、动作动词作谓语的“偏偏”句 | 第24-25页 |
第三节 “偏偏”在短语层面上的组合 | 第25-29页 |
一、“偏偏”与谓词性结构组合充当定语,表义项2“意外态” | 第26页 |
二、“偏偏”与谓词性结构组合充当宾语,表义项2“意外态” | 第26-29页 |
第三章 多角度分析“偏偏”的语用功能 | 第29-39页 |
第一节 “偏偏”的命题评注功能 | 第29-30页 |
第二节 “偏偏”的主观性特征 | 第30-32页 |
第三节 “偏偏”的突显焦点作用 | 第32-34页 |
第四节 “偏偏”的反预期标记功能 | 第34-39页 |
一、关于反预期标记 | 第34-35页 |
二、“偏偏”的三个义项都具有反预期标记功能 | 第35-36页 |
三、“偏偏”的反预期标记功能在两种反预期分类中的体现 | 第36-39页 |
第四章 结语 | 第39-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3-45页 |
致谢 | 第45-47页 |
个人简历 | 第47-49页 |